这人家出狱,李师傅也出狱,但是人家出狱后那是门厅罗雀,而李师傅出狱却是门庭若市,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商人走后,官员又接踵而来。
其实朝中大臣哪里不明白,李奇这就是商鞅立木的把戏,演来给天下人看的,如今士大夫也回过神来,但是为时已晚,李奇和卢常青入狱的消息已经传遍四京,立法院、司法院的声望大涨,李奇这是拉着士大夫做这二院的垫脚石。
这第二日早朝结束后,秦桧、郑逸就上门拜访。
他们三人虽然暗中斗争不断,但是他们都是在为皇上办事,而且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皇帝,故此在大方针上,他们还是得聚头商量商量,所以相互走动走动总归不是坏事。
如今已经今日春耕时分,门外杨柳依依,春风拂过,柳枝摇摆,墙头树枝小鸟叽叽喳喳,门外汴桥流水哗啦作响,街道上更是车水马龙。
这朝中三巨头见天气大好,也没有在屋内待着,而是漫步在枢密使府的花园内,到处都是飞红舞翠,清香怡人。
“枢密使为国为民,甘受此辱,非秦桧能及也。”
秦桧摇着头笑道,这番话倒也说的是真心实意,不得不说,这一招的确玩的确实是非常漂亮,虽然坐了一个月的牢,但是收获了很多,绝对是大赚。
李奇呵呵道:“秦少宰过谦了,你身居宰相之位,顾虑甚多,难免会觉得束手束脚的,这要是以前,你铁定也会这么做,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
说着他又哈哈一笑。道:“抱歉,抱歉,少宰行事,岂容我这待罪之臣在这指手画脚的。”
秦桧一愣,忙道:“枢密使切勿这么说,我当初追随枢密使,学到了很多,对于枢密使的告诫,秦某人一直铭记在心,哪怕是十年之后。兀自如此。”
“你这般说,我倒是有些受宠若惊。”李奇说着又道:“对了,我听七娘说令夫人打算搞一个女人会。”
“确有其事。”秦桧点点头,又叹了口气,道:“自从立法院颁布女人保护法后,虽然在李纲的监督下,不少士大夫都遵从律法了,但是其中还有很多人暗中与立法院作对,阳奉阴违。这令皇上非常忧心,我们为人臣子,当然要为君分忧,每每想及此事。我都深感愧对皇恩,内子见我每日茶饭不思,于是就想帮我一把,这若是以前。我肯定一口回绝了,但是现在不同了,朝廷既然鼓励女人走出家门。为国效力,那我们更应该身先士卒,于是就答应了。
但是内子一直以来都是闭门不出,半点名望都没有,她若要搞这女人会,谈何容易呀,所以内子就想推举一个比较有名望的女人做这女人会会长,这想来想去,唯有二人最为合适,这第一人当然就是我大宋第一才女李清照,可惜李清照远在杭州,这第二人自然就非经济使莫属了。”
说这么多干什么,你无非就是想利用这女人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说不定到日后,你还会想尽办法将你夫人也弄到朝堂之上。李奇暗自鄙视,嘴上却道:“令夫人真是一片赤子之心呀,乃是女人中的翘楚,我李奇深感佩服。”
“岂敢,岂敢。”秦桧谦虚道:“比起经济使来,内子真是不值一提。”
李奇呵呵道:“各有所长,各有所长。”
“那不知枢密使觉得内子这个想法如何?”
“相当好。”李奇直言道:“记得当初我大宋难民遍地,这才促使了基金会的出现,所以这事情是先有需,才有供的,针对目前的情况而言,的确需要一个女人会,任何政策都需要官民的合作,缺少任何一方的支持都很难奏效。”
秦桧哦了一声,道:“那枢密使是赞成。”
李奇道:“此举利国利民,我为何要反对。”
“那经济使?”
李奇摆摆手道:“七娘肯定是不行的,她还得管理商务局,这哪里抽得出身来,而且新的货币发行在即,她就更是分身乏术了,其实这事令夫人一肩挑就行了啊!”
秦桧叹道:“经济使公务繁忙,这我也知道,我也有想过让内子试试,但是此时任何有关女人的事都会处在风口浪尖上,内子资历尚浅,难以服众。”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李奇皱了皱眉,道:“我觉得倒是有一人比你说的二人更加合适。”
“谁?”
“不才,正是我的妻子封宜奴。”
“封娘子?”
秦桧一愣,显然他也没有想到。
李奇嗯了一声,道:“首先宜奴已经名声在外,其次,她是出身风尘,这让她变得尤为的特殊,而这女人保护法针对的重点就是一些地位比较卑贱的女人,所以若是由封宜奴出任这女人会会长一职,定然会受到很多女人的追随,虽然宜奴的名望不如七娘,但是她的身世会让这一切变得非常简单。”
秦桧听得眉头稍皱,不错,封宜奴的确是一个上佳人选,可是,若是经济使的话,她还得兼顾商务局,这样内子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若是封宜奴出任的话,那内子---。想到这里,秦桧开始有些沉默。
李奇瞥了他一眼,笑道:“怎么?少宰莫不是感觉不妥?”
秦桧一愣,暗道,罢了,这封宜奴然虽然先天优势大,但是她在其它方面还不如经济使,这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至少也能做到各有所需。笑道:“怎会了,我觉得这样非常好,那这事就这么定呢?”
李奇点头道:“那行,就这么定了。”
走在他们后面的白浅诺望着前面二人有说有笑,暗道,他们能站在现在的高度,绝非运气,换做是我,我绝对做不到如此。忽然想起什么来,朝着一旁的郑逸笑问道:“二哥。你说他们两个在说什么?”
郑逸稍一沉吟,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在谈女人会的事吧。”
“二哥已经知道了。”
“略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