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员外?”黄廷晖惊愕的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员外竟然来到了黄家村,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正是!”陈员外笑着看向黄廷晖说道,“昨日正巧是我母亲的生辰,因为操持我母亲生辰一事,故而贤侄成亲的大日子,我未能上门恭贺。” “今日应该是贤侄成亲后的第一日,选择此时上门,实在是多有叨扰了。” 不得不说这个陈员外不仅有钱,是地方上的大户人家。 他的涵养这一块,也是少有人能够企及的。 难怪陈员外在农家人的口中,评价会有这么高。 “陈员外,没有叨扰,绝对没有叨扰!” “昨天是陈员外母亲的寿辰,您也忙!” 看着才见过一面的陈员外,黄廷晖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了。 看着黄廷晖拘束的样子,陈员外笑了一笑,“黄贤侄,这一次陈某来见你,有三件事!” 听到陈员外开门见山,黄廷晖也是认真了一些,他看着陈员外等待着下文的到来。 “第一件表示为那副对联,你送给我母亲生辰的对联表示感谢。” “上古大椿长不老,小山丛桂最宜秋。” “真是一幅好对子,我的母亲非常喜欢这幅对子!” “那日寿辰,她看到这幅对子时很是开心,还不断的询问写这对子的才子到底是哪一位。”陈员外笑着对黄廷晖说道。 “当日也是一时来了灵感,正巧赶上罢了!” “能给陈员外的母亲写上一幅对联,这是廷晖的荣幸。”黄廷晖也是赶忙开口说道。 “黄贤侄不必多谦,能拿下那彩头儿的对联,自然是不必多说。” “我家那管事的眼光可是很高的,这足以说明黄贤侄的才华极高。”陈员外与黄廷晖客套着。 “不过黄贤侄,今日我来找你并不只是为了此事,还是受人之托。” “你可记得我们庄子上的陈秀才么?” “前日他收了你的束脩,本该是在来年春天收你做弟子的。” “但陈秀才昨日身染重疾,今日与自家夫人去县城看病了,所以怕是教不了贤侄了!” “故而他让我对你说上一声!”说到这里,陈员外的脸色变得有那么一些难看。 染重疾,连夜跑路! 开什么玩笑? 这能糊弄得了黄廷晖? 只要是有些脑子的人怕是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巧合。 陈员外是一个知礼义廉耻的大善人,他当然知道自己同族的那个秀才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也正是因此,一向为人正直的陈员外为自己同族的不齿行径感到羞愧。 听到陈员外这话,黄廷晖果然是呆愣住了。 这都什么事啊? 都还没跟着那货读书呢,那货收了束脩,连夜扛着“火车头”跑了? 黄廷晖此时是无比懵逼的,他哪里能想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竟然遇到了这么一个奇葩。 你若是不想教我,当时便不应该答应下来啊! 就算是临时有事反悔,你提着自己给的束脩就跑了? 好歹把束脩还回来吧! 黄廷晖当即就是无语了,这个老秀才难怪考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秀才。 这人品都败光了吧! 黄廷晖郁闷至极。 似乎也感受到了黄廷晖的郁闷与不满,陈员外咳嗽了两声,他对黄廷晖开口道:“师生之谊本就是缘,只是黄贤侄与我同族那人的缘分不到。” “黄贤侄满腹经纶,那人没收得黄贤侄做弟子,那是他的错过。” 陈员外赶紧安慰道,不过他这句话倒是没有瞎说,毕竟陈员外可是看过了黄廷晖的一笔好字。 再加上那副“上古大椿长不老,小山丛桂最宜秋”的对子,更是让陈员外认定了黄廷晖的才华。 当日那老秀才连夜跑路时,陈员外还好说歹说的劝了老秀才许久。 怎奈那老秀才心意已决,不为陈员外所动。 他还信誓旦旦的跟陈员外说道,这次自己去考那院试,定能考上举人,光宗耀祖。 临别之时,那老秀才还试图从陈员外的身上借来几两银子。 但被陈员外义正严辞的拒绝了。 这老秀才此时还欠着陈员外一屁股债呢,陈员外是个大善人不错。 但也不会这样去支持一个如此不靠谱之人。 之后的事情便是简单了,那老秀才带着自己的家人消失了,大概率是去县城了。 对此,陈员外也是觉得丢脸至极。 黄廷晖听完陈员外这句话,也是叹了一口气,他笑着说道:“陈员外不用宽慰我,当时见那老秀才之时,便能看到这老秀才吃了两大碗白米饭,还吃了一条鱼。” “胃口出奇的好,怎么看也不像是什么重病之人。” “不过是一份束脩罢了,便当是喂狗了。”黄廷晖倒也没有太过于在意。 那老秀才的行为是挺无耻的,但犯不着用别人的无耻来气自己。 黄廷晖还要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呢,那老秀才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 听到黄廷晖这么一说,陈员外的脸色更是尴尬了一些。 他咳嗽了两声,继续对黄廷晖说道:“黄贤侄,我还有第三件事要与你说!” 陈员外调整了一下心绪,他看着黄廷晖的眼睛认真说道。 “陈员外尽管说吧,廷晖听着!”黄廷晖消化着陈员外带给自己的消息,他在考虑如果无法成为那老秀才的弟子的话,自己又该怎么办? 要知道华夏古代科举考试一向以管理严格、取法公正而著称。 为了杜绝“冒籍”等科举舞弊的事情发生,即便是童生考试也是需要秀才作为担保的。 根据律法规定,本籍廪生(即已中的秀才)可为参加考试的童生担保。 而童生之间也需要相互担保,其中五人为一结。 黄廷晖如果想走科举之路的话,拜入一个秀才门下是必须的。 否则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是没有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个文教昌隆的时代,黄廷晖要过上好日子,科举或许是该试上一试的。 “黄贤侄,我的儿子与你年岁相仿,目前在省城中一家私塾中念书,他的老师是我大盛朝颇为有名的大儒。” “我的小儿子目前缺一书童,若是黄贤侄愿意的话。” “可以我儿子的书童身份,与我儿子一起在那大儒手下读书。” “黄贤侄,你看如何?”陈员外看着黄廷晖开口说道。 他在等待着黄廷晖的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