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 京城首富! 荀彧如今能够对沈家做了这么多的“功课”,如果说他没有某些深层次的用意,这是打死人也没有人会相信的。 荀彧如今负责主持的“借粮捐钱”、裁撤三饷以及减免北方五省的赋税,这些都是关系到钱的事情。 又和沈家有联系。 刚刚荀彧一直在将这一次的谋逆事件和沈家搭上边,这分明就是想要借机对沈家下手。 一定是朝廷的诸多政令让沈家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已经开始抵触户部的一些政令,这也是荀彧动手的原因之一。 “皇上英明!” “一眼就看透臣的这些小心思。” “如今朝廷欲推行减免赋税、借粮捐钱的政策,但是沈家居然公然反对捐钱纳粮,他们作为京城首富,在商界的影响力很大。” “在他们站出来挑事之后,如今大部分的商家都在反对捐钱纳粮。” “不只如此,沈家还公然和朝廷对抗,提高粮价。” “这一次臣亦是没有办法,只能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付沈家,只消沈家倒了,那么其他的人,都不是问题。” 荀彧说道。 “什么?” “抬高粮价?” “沈家?!” “看来他们是活腻味了。” “荀爱卿!” “你尽管去做,朕在后面全力的支持你。” “不过你刚刚说的也对,朕这次亲自查案,看看到底沈家有什么勾当?” “如果他们罪证确凿,那京城首富也是时候换人了。” 苏成睿恶狠狠的说道。 这一次他的反应亦是很严厉的,本来对于这些商贾,他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今沈家居然公然挑衅朝廷政令。 这是不能原谅。 一定要严加惩处。 以儆效尤。 “诺!” 荀彧说道。 “荀爱卿,如今裁撤三饷的事务进行的怎么样?” 苏成睿说道。 “皇上!” “目前来说,施行起来压力还是很大。” “纵然皇上已经发布罪己诏,公然宣布减免三饷,北方五省减免赋税五年,南方诸行省的赋税亦恢复到天启年间的正常水平,但如今仍旧推进困难。” “南方诸行省以应天府小朝廷为首,亦在公然的反对裁撤三饷,他们觉得一旦裁撤三饷,亦会严重影响剿匪等军力。” “一直拒不执行。” “我?” 荀彧亦有自己的难处。 “哼!” “一群国之蛀虫,该死的玩意。” “可恶!” “不过现在也不是和他们摊牌的时候,他们如今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待朕腾出手来,一定会让他们晓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如今既然是这样的情形,也不必过于执着,荀爱卿,先将朝廷的政令传下去,大量的印发宣传告示,派人大肆的宣传。” “朕倒要看看这些混账,他们面对舆论又会如何的应付?” “应天府这些年来,实在是有些飘了。” “南直隶!” “一旦有了机会,朕一定要裁撤应天府。” “杀他们一个下马威。” 苏成睿不满的说道。 “诺!” 一边的荀彧没有任何的反驳。 在某些程度上,如今应天府的存在,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整顿,这样有利于朝廷的稳定。 应天府的“小朝廷”。 作为大明的南直隶。 他们在某些程度上,他们隐隐有控制南方诸行省,和北直隶对抗的势头,尤其是自崇祯皇帝继位以来,北方连夜的天灾兵祸,导致实力渐渐的弱于南方。 应天府的势力,亦是越发的猖狂起来。 大明的朝廷对其的控制力,也渐渐的减弱,对于朝教廷任命官员、征收赋税、调动兵马都是阴奉阳违,不听话。 在闯賊围困京师之前,崇祯皇帝所下达的入京勤王的圣旨都被漠视,没有人入京勤王。 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惶恐。 “皇上!” “目前户部的捐钱纳粮行动成果有限,如今的国库仍旧大量的缺少钱银。” “国库的缺口很大。” “一些重要的工程,赈灾项目都已经没有办法运转起来。臣请求皇上能够从内务府拨付一些财物入国库。” “不行,权当是借贷也可以。” “我们户部日后会还的。” “希望能够让户部能够运转起来。” 荀彧说道。 “呃?” “荀爱卿!” “此事你尽管可以放心。” “朕此次回京已经有所安排。” “一次性能够借贷给户部钱银2000万两白银,1500万石粮食。” “这些钱粮目前不用偿还,但是在五年之后,希望能够连本带息的偿还于朕。” “毕竟朕的私库和国府还是有区别的。” “如何?” 苏成睿说道。 其实早在他登基之前,已经打算给户部筹措钱粮,一来是为了让户部能够运转起来,二来就是为了赈灾安民的计划。 如今顺天府以及山东、河北等境内都有大量的难民,他不能不管,一定要让这些老百姓和难民们有饭吃。 在他当皇帝前,他没有能力,也管不着。 不过,如今大明皇帝是他苏成睿,他当然有责任保证老百姓们有饭吃。 不能饿着。 “臣代表大明百姓叩谢皇上!” 荀彧说道。 “荀爱卿!” “不过,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 “朕的借贷是有条件的,一拨付给你们户部之后,立马在顺天府,京城,山东,河北等地开设【难民营】,安置这些老百姓们以及各地的难民。” “从现在开始,朕不希望还有大明的百姓饿死。” “懂吗?” 苏成睿十分严肃的说道。 一代九五至尊的威严在这一刻儿全数的释放出来。 “诺!” “臣一代遵照皇上的旨意行事,采购粮食,开设难民营。” “赈灾安民!” “一定不会让有老百姓饿死。” 荀彧抱拳说道。 作为大明的国库大总管,从刚刚的话语中,他能够明显的感应到苏成睿爱国爱民的信念是很大的。 这一次赈灾安民的决心亦是满满的,不是在开玩笑。 扯犊子。 “之后朕会派锦衣卫暗中调查,一旦发现任何人克扣赈灾的钱银,朕一定不会轻饶。” “不论是谁,必诛其满门。” “抄家!” “严惩不怠。” 苏成睿说道。 他知晓面对钱银一定会有人监守自盗,贪污索贿,中饱私囊,但是这一次的赈灾钱银,亦关系无数老百姓们的生死。 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红线。 “诺!” 荀彧说道。 “荀爱卿!” “如今的受灾人数你们户部有没有统计出来,相应的安置计划可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苏成睿又问道。 一直在关心赈灾事宜,至于前线的战线,倒是没有担心。 一场国战不论是大明,亦或是建奴盛州,没有人胆敢轻易的开启,如今的盛州皇太极,他在收到大明的数次大捷,想来亦是压力山大。 一定在调兵遣将,集结更多的兵力。
第165章 借贷钱粮:大明开设难民营(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