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会儿,两人又去上工,走的时候一人带一壶甜滋滋的绿豆水,疲惫都消了许多。
这年头可不兴打扮,她要是弄美白的药,放有心人嘴里,可能就是资本主义了,因此改了话头。
她赶紧尬笑:“对不住,我嘴笨,不太讨喜。”
姜溪随口道:“这是美……祛疤的,有一点美白功效,我试试看。”
六七十年代农耕面积极大,又没有机械化种植,抢收时那是全家老小出动都不够用。
关键比镇上还便宜不少。
但这个村子,给姜溪的感觉,却比未来的城市要好很多,朴质、温暖,只可惜没发展起来,但很快了,过了这几年,国家发展就能起飞。
姜溪迟疑着看了她一眼,她倒是想卖,但是这会不会不太好?
空空的仓库逐渐被填满,中暑的人也越多,不过关键时候,大家都不休息,喝了解暑汤就走,唯有一个刚好生理期的女知青,在小诊所里多停留了一下。
“应该是吧。”穆琬又干了,没办法,这村医也不是一个善谈的,她眼珠子转了转,落在姜溪手上,她正好将一团褐色的糊糊状膏体往手背上涂,她好奇道:“你这在做什么?我看你还放了蜂蜜,那为啥往手上涂?”
穆琬见她和善,说错话的忐忑也放下,作为知青,在这里是外来者,这边村子还算好,距离镇上、城里不算太远,没那么排外,她大哥下乡的地方就格外排外,幸好他是个男人,不然日子肯定过得更艰难。
裴母听了一会儿,恍然了,儿媳妇看着心冷,但实际也挺心疼姜米这孩子,还多买了饼干,估计是怕姜鱼都给姜米吃了,自己吃不到。
三人奋力合作,倒是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早上八点多裴家父母回来就能吃上饭了。
八点多,他们会回来吃早饭。
穆琬看出她的想法,期期艾艾道:“我这是祛疤用的,这些天割稻谷,我的胳膊都被割出血了,你给我涂涂,就是正常开药了。”
外面催集合也催得急,这可不是后世需要化妆的年代,基本集合五六分钟就得搞定,去玩了分不到好地,得走老远呢。
就听姜鱼小声道:“你吃慢点,大姐买了好多,够吃了。”
里面还加了蜂蜜,是村子里一个人之前看病后送过来的,说是亲戚养的,这可是纯天然的蜂蜜,比起后世真真假假的蜂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姜溪含糊道:“应该是有的。”
*
不过大头都在周家村那边,毕竟那边有个名正言顺的队医,只有裴家村这边住的人才会被送过来,第一天的两个知青也是因为刚好在裴家村附近干活,就近送过来的。
“好啊——”
但当天下午,就有两个人过来了,是一男一女两个知青,去年秋天来到村子里,第一次经历夏日的抢收,热到中暑被送过来了。
穆琬也有心跟她打好关系,于是绞尽脑汁憋了憋,说:“哎,虽说是偏僻了点,但有你在这,那是好多了,你不知道前天我也中暑了,被送去队医那,他给我喝的解暑药可难喝了,还贵,五毛钱一碗,效果都没你那好,精神是精神了,让我一天都一直想吐,吃饭都吃不下。”
就是裴家父母两人吃得心疼。
打扫卫生、给菜地浇水、拔草之类的,就得交给她们三个了,姜溪对此……非常不熟,原主也没做过,两个妹妹倒是跟着裴家父母做了一些,所以外面的事交给他们了。
卤了一晚上的猪蹄软嫩咸香,轻易就被分成一块一块的,一人碗底放三块,这顿饭吃得一家子满嘴生香,过了好久,嘴里仿佛还有那卤猪蹄的味。
姜溪被吵醒就听着屋外裴家父母轻手轻脚起床的动作。
姜鱼赶紧递给她水。
裴父看见她,眉头一皱:“怎么起这么早?”
尤其是她来这都三年了,隔三差五得抱怨一下这里没个大夫,她身上被蚊虫叮咬还得特意去镇上买点驱蚊水。
忽然屋外一声爆喝打断了她的话:“弟妹,爹腿摔坏了,你快过来看看!”
抢收的第三天,大队长带着几个中队长拿着喇叭叫大家晚上也加会儿班,天气预报说过两天有雨。
争取在下雨之前将水稻搞定。
七月下旬
姜溪一定,点头:“行,两块钱一盒,能放三个月,你要的话,等我做好了就过来拿。”
此时的水稻已经成熟,颗颗饱满,稍微用力可能就掉一大堆,若是真下雨了,那得弄掉多少粮食?因此村子里的人没一句抱怨的,全都卖力干活。
姜溪自然也陪着她,顺便用这段时间收集到的药材加上从系统那买的,在弄美白膏。
但穆琬一听就直接坐过来,因虚弱而苍白的脸都有了点血色,什么祛疤,她不在意,美白她喜欢啊。
姜溪本以为这几天都没人会来诊所看病,这个时候工分高,都舍不得为看病耽误功夫。
姜溪打着哈欠,将绿豆浸泡着,等吃了早饭就能做绿豆汤,做好了放井水里,中午回来就能喝冰凉凉的,解暑极了。
她看着老三房里漆黑一片,摇头笑笑,进了屋。
“卖我成吗?多少钱?”穆琬一拍大|腿,就已经飞快的下订单。
在外面忙碌,家里的事,裴家父母就顾不上了。
她争取多做一点,等抢收结束,就让两个妹妹变得白白净净。
“我知道。”姜米说,又啃了块饼干,被噎住了,她赶紧催促:“水,二姐,我要水!”
她眼巴巴道:“这东西真有美白的效果?”
天还没亮,五点多钟,隐约看得见时,村中心的大喇叭就开始扯着嗓子喊:“集合集合——”
连电灯都没有。
结果一次抢收,她第一天就因为生理期中暑被送到诊所,不止休息了半日,还顺便买了驱虫粉,效果贼好,撒在屋子里,蚊子没了不说,连农村常见的虫子都没了。
吃的是面疙瘩。
姜溪本来打算做手擀面,但是她高估了自己的手艺,面没和好,就干脆做成面疙瘩,加水一煮,加点猪油、酱油之类的调味料,整体吃起来还挺不错的。
姜溪笑道:“没事,我昨晚睡得早现在已经醒了,爹娘,你们去吧,我做早饭。”
谁家这么糟蹋白面?
接下来的两天,陆续有人因中暑被送过来。
女知青左右看看,屋子里就两人,安静得有些不自在了,为了缓解两人相顾无言的尴尬,她主动开口:“想不到这样的偏僻地方也能有姜大夫这厉害的大夫。”
七月下旬天气已经很炎热了,就是没温度计,不然姜溪觉得中午温度少说也三十九度,早点去,空气还是湿润凉爽的,没中午那么遭罪,就是得起早了点。
裴母嘟囔,但见她确实不愿意去休息,只好放弃。
裴母也惊了,恨不能推着她回屋子里去:“你起来干嘛?再去睡会儿,晚上照顾老三估计也没睡好。”
水稻大面积成熟,担心下雨,各个大队都开始组织收获了。
她摸了摸自己脸,下乡这么多年,她都黑成碳了。
她这说的什么话咯,这不是贬低人家家乡吗?
一说完,女知青忽然感觉更尴尬了。
“哪用得着那么早?”
姜溪担心这个,早就准备好了解暑汤,中午才给裴家父母和姜鱼以及姜米喝了,剩了点,给他们俩喝了刚好。
姜溪暂时做不了什么,但她也实在不好意思睡下去,因此也跟着起来了。
姜米含糊道:“呜呜,我饿嘛,这饼干好好吃,你八毛钱能买这么多啊?”
姜溪笑着摇头:“没事,这是实话,这里比起城里来说,是偏僻了很多。”
两人匆匆说了两句,就往外跑。
尤其是吃了两口,发现碗底好几块猪蹄肉。
姜鱼笑了:“应该是大姐多买了点,估计是想给你吃,大姐是为你好,你别不高兴。”
姜溪哑然,想了想,说:“那应该是他药下重了,什么都过犹不及,不过也没大碍。”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 醋_溜_儿_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