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放眼帘低垂,意味深长地说道:“殿下,臣以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稍顿,他又补充道:“倘若信中的内容是真,在萨罗军团起誓之际,我方却按兵不动,那么,二十万人的萨罗军团,恐怕全都要死在西番军的手里!”
是啊!
机会就只有这么一次。
己方到底是要抓住,还是要放弃?
李余一时间也难以做出决定。
成功了,一切好说。
可万一失败了,所面临的结果可不仅仅是一场战败,数十万大军,瞬间就会灰飞烟灭。
更严重的后果是,西番军将再无阻力,可一路南下,直取京城,整个周国都有亡国的危险。
所以,李余此时所作出的决定,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周国的国运,这个压力实在太大了。
而他麾下两位最重要的将领,沈放主战,梁平主守,他二人的意见相左,也让李余感到更加为难。
他深吸口气,说道:“诸位都先回去吧,我也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臣等告退!”
沈放、梁平等人纷纷插手施礼,转身走出房间。
倒了外面,梁平和沈放也在为此事做着争论。
梁平的意见很简单,己方的位置至关重要,朝廷,乃至天子,把宝都压在己方身上,一旦己方战败,大周危矣。
故,宁可错失战机,也不能去冒一点点的风险。
关健是,己方输不起。
沈放的意见也很实际。
周国现在,内有九王之乱。
为了平定叛乱,朝廷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哪里还有多余的国力去与西番国打消耗战?
短时间内,周国凭借着十来年攒下的家底,还能耗得起。
可时间一久,等到家底都被消耗光了,接下来还怎么办?
到那时,不用外敌攻到京城,周国从内部就得土崩瓦解。
所以,只有与西番军的速战速决,才是救大周唯一的出路。
两人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相对来说,他二人都不是决策者,他俩面对的压力,要比李余小得多。
李余回到自己的书房,坐立难安。
随手拿起一本书,可是根本看不下去。
他从书房里出来,在外面的院子里一遍遍的走圈。
现在,他真希望自己能有一双未卜先知的眼睛,看清楚这到底是不是圈套。
此时,李余的为难,压力山大,也是让金乌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