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罗什这个吏部尚书大可不必两头讨好,之所以如此,实是本性使然。
然而,两头讨好在风平浪静时行得通,一旦起了波澜,必然是两头都讨不着好,而且是最先被夹在中间难做人的。
“是”,罗什干巴巴地应了一声,解释说,“前任左侍郎回乡丁忧,臣一时未能找着合适的补缺,请陛下恕罪。”
启元帝笑了笑,“罗尚书谨慎用人,何罪之有?吏部是六部之首,于人选上谨慎一些,罗尚书有尽职尽责之功。罗尚书,谢大人如何?”
罗什无奈夸道:“谢大人有勇有谋,公正严明。”
“可堪为吏部左侍郎?”
启元帝这是铁了心要从罗什口中要句准话,罗什只得跪地一拜,道:“若能得谢大人,实乃我吏部之幸。”
“好!”
启元帝看向谢九渊,道:“谢钦差,罗尚书都如此说了,那朕就封你为吏部左侍郎,你可要用心办事,不要辜负了罗尚书的美言。”
还美言,罗尚书都快厥过去了。
谢九渊忍了笑,正了神色,跪地一拜,跟着启元帝一起膈应人:“臣领旨!绝不辜负罗尚书与陛下期望!”
启元帝满意点头,“嗯。众卿家,还有何事?”
百官同情地看了眼吏部尚书,趁着启元帝心情好,把该禀的事都说了,到了下朝的时候,已是太阳高挂,将近午时。
三宝公公替谢九渊领了朝服,一路寻思着谢九渊如今封了官,再在东暖阁住着不是个事,他把朝服收到东暖阁,回到御书房刚想进言,启元帝自己就做了安排。
顾缜对三宝吩咐道:“午膳摆在珠镜台吧,桃花开得正好。让世子过来共用。”
然后转头对守在一边谢九渊说:“下午让宿卫统领带你在京中看看宅子,带上世子一起,让他见见世面。”
“是”,谢九渊一愣,躬身应了,才问,“那金吾卫的职责?”
“怎么,你想旷职不成?”顾缜挑着眉问。
那买宅子作甚?
谢九渊和三宝心中同时腹诽。
“一个吏部左侍郎,在京中连个落脚地都没有,以后你怎么跟人结交宴请?这是一”,顾缜给他解说,“再来,以后也不会天天让你守夜,十日里守个四五日都了不得,先把吏部的事做好,这比守夜要紧。”
这话虽故意说得嫌弃,却是句句为谢九渊考虑,谢九渊软了眼神,温声应道:“臣遵旨。臣一定尽心做好吏部的事,也尽力不旷金吾卫的职责。”
顾缜勾着嘴角没答话。
三宝公公心里越发发愁,他怎么听怎么觉得,圣上这番话,就跟戏文里公主指点驸马如何应对官场似的?
午膳时,世子对谢九渊明显有些小脾气。
谢九渊一个多月没见他,这个年纪的孩子长得快,谢九渊笑着说了句“世子长高了”,顾岚居然哼了一声,硬是没理。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顾缜看得新鲜,自顾自喝着鱼片粥,也不帮忙。
其实顾岚昨儿一早听说谢九渊回来了,以为晚上定能一起用膳,结果白等了一整天,到今儿中午才见着人,有点不高兴。
顾岚刚进宫还没配上老师的时候,宫女太监们毕竟不会跟贵人太亲近,时常是谢九渊带着他,谢九渊又是个带小孩耐心有经验的,把对弟弟谢十一的十分用心用了五|六分在顾岚身上,就令顾岚亲近不已了,谢九渊下江南,顾岚比顾缜还舍不得。
究其原因,谢九渊是顾岚遇上的,最近似“父亲”形象的人。
因为启元帝到底才十八,虽然芯子不是十八,看着太嫩,又没有经验,辈分是“皇叔”,但跟顾岚相处起来,严肃时像君臣,放松了又像长兄幼弟,不太像叔侄,更不像父子。
谢九渊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小家伙为何生气,也不浪费时间询问为什么,只拿了干净筷子,从满桌的佳肴中,找准顾岚爱吃的几样菜往顾岚碗里一添,小家伙就弯了嘴角,故作挑挑拣拣的,却是一个不漏地吃完了。
顾缜拿眼睛看着谢九渊,谢九渊立刻给他舀了勺豆腐。
一大一小吃得满意,谢九渊只觉得高兴,都没注意自己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