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南明之绍武大帝(明皿)_(2 / 2)_南明之绍武大帝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2 / 2)

对于蒙古骑兵,朱聿鐭采取的是怀柔政策;那对于两万俄军,朱聿鐭准备怎么对待他们呢?

首先,朱聿鐭将两万俄军一部分分散到一千五百个屯田所中。

并且这些屯田所主要集中在南京和南昌附近。

为什么朱聿鐭将他们分散到这两个地方呢?

因为大明的两个兵工厂在这两个地方。

朱聿鐭的用心很清楚,就是要让这两万俄罗斯人进入这两个工厂工作,希望能够从这两万俄罗斯人中找到善于工业生产的能人。

就算他们中间没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物,但在炼铁、炼钢方面的能力应当比大明的工人要强一点,哪怕是强一丢丢也是好的。

一下子多了一万多的俄罗斯工人,就算两个兵工厂一家分一半,显然是容纳不下的。

于是,朱聿鐭又在徐州增设了一个兵工厂,从南京和南昌各调一部分熟练的老工人入厂,然后又分一部分俄国工人加入,这样的话也才堪堪容纳下。

只有一万多俄国降兵被转变成了工人,还有一部分俄国降兵则被整编进了驻守南京的袁宗第的第三军和石虎头的独立师。

这就是其二了。

朱聿鐭这样安排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这些俄国士兵向明军传授火器的战术。

虽然明朝有当时比较先进的火器,但是因为没有大批量,这里所谓的大批量就是全军全部装备火器,所以就没有先进的战术以及战术思想。

其实,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东西方在火器的制造工艺上差距并不大,可以说是没有差距。

但是,问题是明军还没有来得及全面的在军队中推广火器,就被清朝钻了空子,夺去了江山。

而清朝夺取江山以后,偏执的认为,骑射的战力远远强于火器,不然怎么明亡清兴了?于是火器也就被废除,中国的热兵器进程就此被打断。

现在明朝和西方在火器的工艺上没有差距,差距在产业工人上。

你有再好的技术,而这个技术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如何能成批量的生产火器呢?

在产业工人这个方面,西方诸国因为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比明国要强得多。

所以,这是朱聿鐭为什么宁可放走俄军的将领,甚至主动向沙皇示好的原因所在。

须知,这两万俄罗斯的军队属于雇佣军,并且是以俄国与欧洲作战时抓捕的俘虏组成的。

他们在从军之前,有不少人就是工人。

如果说,朱聿鐭向沙皇示好,在世界大格局的战略下有长远目标的话,那这两万产业工人就是短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