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南明之绍武大帝(明皿)_第0576章趋利避害(2 / 2)_南明之绍武大帝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第0576章趋利避害(2 / 2)

仿佛没有。

要说有,也只有明末的时候左良玉威胁过南京的弘光政权。

可以说,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不仅仅是释掉了大将的兵权,更是阉割了华夏的血气。

朱聿鐭是知道这些历史事实的,就算他先不知道,如今都穿越了这么十几年了。每天的娱乐活动除了人类最原始的活动就是看书。

对于是重文轻武,还是重武轻文的利弊是洞若观火的。

现在因为西南面有吴三桂兴风作浪;正东面有红毛鬼(荷兰人、西班牙人)蠢蠢欲动;东北面和正北面有建虏、倭寇,也包括罗刹鬼虎视眈眈,所以他不得不重武轻文。

更重要的是,文官和朱聿鐭不是一条心。

文官要的是兼并土地,一旦文官的思谋得逞,那大明不过是回到老路上去罢了。

一旦回到老路上,朱聿鐭再想拨乱反正,那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如果重文轻武有后遗症是武力不振,那重武轻文的后遗症就是容易出现军阀。

但是,朱聿鐭对于这种后遗症他已经有了处理的办法。

第一办法,学习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这里的杯酒释兵权当然不是完全照抄赵匡胤的办法。

因为赵匡胤的套路大家都熟悉的,都有了应对之策,就不管用了。

历史上的康熙在三藩之乱之前也想过照抄赵匡胤的招数,可是吴三桂以种种理由不来,康熙的图谋打算就落空了。

朱聿鐭的杯酒释兵权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的军队的战斗力。

也就是俗称的强干弱枝。

对于边境上的军队,没有战争的时候逐步逐步的收回他们的财权和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力,让他们无法扩大力量。

第二个办法,相互牵制。

在北方部署两个总帅——朱聿鐭甚至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三个总帅——让他们互相牵制。一旦机会成熟,就让他们和别的战区的总帅互调一下,南调北,东调西,看上去权势不减,但是只要给他们换个地方,立刻就成了没了牙齿的老虎。

这也是朱聿鐭重武轻文的原因所在。

朱聿鐭又对万元吉道:“万元吉,为了朝廷不养懒人,我现在任命你为沈阳知府,去沈阳施行屯田吧。”

万元吉无奈,不敢推辞,只得道:“微臣遵旨。”

这就是朱聿鐭的第三个办法,让文官和武将相互监督。

军中各级有参军、长史和司马,政务由朝廷任命的官员负责,哪怕李定国、李过和郝摇旗真有不臣之心,也很快被朱聿鐭察觉,难以养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