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何峰山先生考取了慕尼黑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在慕尼黑市生活了6年时间,直至1932年,他以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从学校毕业,从他第一天出国来到日耳曼,便与欧洲这块土地结了缘。</p>
毕业之后,何老先生便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返回了华国,几经辗转之下,最终进入了外交部门工作,1937年,由于对欧洲比较熟悉,且是日耳曼语特长,他被任命为华国驻维也纳公使馆一等秘书。</p>
转眼到了1938年,日耳曼正式吞并了奥匈,而笼罩在欧洲大陆之上的排犹阴云也愈发浓烈,特别是处于日耳曼直接统治区域的犹太人,几乎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p>
恰逢此时,华国从欧洲撤回了大批外交人员,何老先生也被任命为驻维也纳总领事,拥有了直接签发华国签证的权利。</p>
由于nc分子大肆煽动反犹狂潮,许多犹太人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被送入了集中营。</p>
面对灭顶之灾,众多定居于欧洲的犹太人决计出走,希望借此躲避nc的魔爪。但是在当时,取得一张出国签证,简直难若登天。</p>
奥匈当时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而nc正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匈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被成批屠杀。</p>
因此,对当地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逃离此地。</p>
然而,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无功而返。</p>
1938年7月13日,在法兰西的埃维昂,召开了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32个国家都强调种种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拒绝伸出援手。</p>
于是,素有世界自由港之称的华国魔都,成为各国犹太人首选目的地。维也纳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p>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