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刘思成父子俩下车了,有几个人问道:“天明回来了?”
“二小子的病都好了没有?”
“天明,白面多少钱了?”
“天明,我家的面粉没了,给我家先送袋白面啊,钱你拿着。”
大家一个个主动的和父亲打招呼,父亲在村里早年也算是个能人,在水泥厂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每月能开五六百快,种着一些庄稼,不过庄稼主要是刘思成母亲在打理,父亲有时候也会去帮忙,更多的时间父亲还是从事贩卖白面的生意,刘思成家早早的就成“万元户”了。
刘思成家的面粉店就在村的中心位置,面积不大,大概有个四十来平米,除了面粉还经营者食用油生意,不过那会都是散装的,各家拿着瓶子来刘思成家买油。
在附近还有村里的幼儿园和小学、村委会办公场地,以及几家从事贩卖玉米、面粉的小商店、磨坊等,光小卖铺这一片就已经有三家了,总的来说各方面条件还是都具备的。
供销社所在的地方是一栋两层的小楼,楼顶上竖着很多的电视信号装置以及闭路天线,二楼整个一层都是给村里头播放广播以及接收电视信号的地方,一楼则是供销社和一个小饭店,进进出出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父亲在店里忙活了一会,陆陆续续的有人进来买面粉和打油,不忙的时候,父亲会帮人把面粉扛到家里。
就这样,父亲的面粉生意和食用油生意可以说是,垄断了刘家村的市场,大家对父亲是既佩服又尊重。
父亲也经常说,在村里做生意就是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的。对于腿脚不方便的家户,父亲都会送货上门,而且熟了以后,每月什么时间送都是固定的了,从不会出现缺斤短两和质量问题。
村里的人们都很善良,也都相互之间很尊重,并且大家很团结。这也是刘家村一个独有的特色吧。
这不是去年,村里一号召大家集资建设水泥厂,大家全部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后半年水泥厂就已经投产了,这也大大的增加了全村的收入,使刘家村村民成为周围十里八乡人人羡慕的村子。
外村好多的小姑娘,都愿意直接嫁到刘家村来,这就是团结的刘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