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垒三面墙,后面的墙是直的,两侧的墙为半扇形。
按棚宽方向每两米设一立柱,立柱粗六厘米,顶端形成拱形,地下埋深五十厘米,垫砖夯实。
林知瑜干的十分认真,划线,垒砖,定位置,立柱折弯……总之干起活来一点儿都不含糊,一番操作下来,大棚的雏形有了,算是手把手地教。
有人忍不住感叹,林家小闺女有钱是应该的,就干活儿这利索劲儿,别说女人了就村里的男人有几个能比的了。
关键人家脑子里是真有东西。
他们见过盖房子垒院墙的,这盖大棚还真是第一次见。
冬天里种蔬菜,也就只有林家小闺女能想出来,他们从未有过这种奢想。
现在大棚还没有推广开,不过也有了,只不过易水县还是落后了些,想必得传到这边来得等个三五年。
林知瑜能想到建冬暖棚,纯属后世有经验,不然她也不敢这么干。
既然有这方面的经验,就要好好利用。
在这个年代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带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们走上富裕之路。
有了基本样子,大家就敢上手了。
林知瑜在旁边看了会儿,觉得大家都做的不错,便请李光明盯着,也没着急让大伙儿都动手,而是让那几个灵巧的先盖,其他人在一旁看着学习。
等第一个大棚建好了,这几个参与过的人便可以分队领人去建别的大棚,有了经验就容易多了。
她跟吴佳妤还有孟季凡去地里划线。
提前把位置都标出来,大家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着他们划的线盖就成。
能节省好多时间,也不容易乱。
临走前,林知瑜找到林母,“妈,今天晚上晚饭做的丰盛些,我们几个回家吃。”
林母连忙应了声,“行,没问题。”
看着闺女拼命干活儿,林母自然十分心疼,唯一能帮上忙的只能给他们做一顿丰盛些的饭菜。
水果基地的工人们中午会管一顿饭,晚饭一般不管的,林知瑜考虑道接下来几天大伙儿会十分乏累,想让大伙儿吃的好一些,这样也能更有动力。
便说道,“妈,从今天起,晚上给大伙儿也管一顿饭吧,到大棚盖完的那天,让做饭的婶子多放肉,别省着,不够了我明天再去镇上买。”
“行,这些都交给我,你放心去吧。”林母这段时间因为管着蔬菜基地,可能因为长时间跟林知瑜相处,所以也变得干练了很多。
做事儿不慌不忙,很有条理。
不仅把小豆包带的很好,林知瑜每次交代她一些事情,林母都能办的十分妥当。
林知瑜放心地领着吴佳妤跟孟季凡去地里划线了。
三人相互配合,林知瑜负责划线,吴佳妤负责标记门的位置,孟季凡负责做立柱的标记。
易水村虽然很穷困,但地界十分大。
三人干到了傍晚,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腰也直不起来,整个胳膊又酸又痛。
三人毫无形象可言地坐在地头上,感觉身体好像都不是自己的,浑身又酸又疼。
其实,干到一半儿的时候,三人就干不动了想要休息。
但是干活儿就是这样,一鼓作气干完了就是干完了,身上这个劲儿一旦卸下去,想要再撑起来就难了。
大家愣是咬牙坚持,谁也没开口提休息的事儿。
身体虽然累惨了,但这种感觉挺奇妙的。
很像大家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使劲儿。
有动力有盼头还干劲儿十足。
孟季凡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好像回到了十年前他只身跑去南方奋斗的时光。
想着想着就叹了一口气,“我可能真的老了,十年前我干起活儿来连轴转三天都没事儿,这干了半天灵魂好像离开,只剩下一个躯壳了。”
林知瑜笑了笑,问了一个扎心的问题,“你今年有三十岁了吗?”
孟季凡无语地暼了林知瑜一眼,哪壶不开提哪壶。
吴佳妤却很兴奋,“原来你今年都三十了啊,那你长的可真年轻,像二十五六的。
我哥哥今年二十四,他看着像三十好几的,还是长得年轻比较好,年长些根本看不出来。”
孟季凡郁闷了,他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不高兴?
咋听了吴佳妤说的话,他心里那么刺挠呢。
他憋了半天问了句,“你多大了?”
吴佳妤十分诚实,“我今年二十,上学比较早。”
按理说上完大学应该二十二岁,但吴佳妤五岁上的一年级,所以比同龄的大学生要小两岁。
孟季凡更郁闷了,合着十年前他去南方闯荡的时候,吴佳妤还是个小孩子。
林知瑜见孟季凡越来越郁闷,赶紧转移了话题,“好了,咱们回家吃饭吧。
吃完饭就在我家休息一晚上,明天再去上班。”
吴佳妤没啥意见,孟季凡更没意见。
他现在快累死了,只想赶紧吃饭赶紧休息,吃完了饭若是再让他走回加工厂去,他怕是能累死在半路。
三人又歇了会儿才往回走。
水果基地的村民们此刻已经吃完了晚饭,李光明留下两个看守的,让其他人都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再过来。
林知瑜强打起精神去看了看,大棚几乎建好了,每一出都按着她要求的施工,看得出来用了心。
林知瑜这才松了一口气,有这么一个成功的例子就行,后面的也差不了。
三人回到家里,林母已经做好了一大桌子饭菜。
有鸡有鱼还有大肘子有热腾腾的炒菜还有清爽的凉拌菜,总之按着林知瑜交代的,准备的十分丰盛。
林母如今做饭的手艺也大有长进,做的饭菜味道跟林知瑜差不离。
三人洗了把脸,又洗了洗手,坐到饭桌前,连话都顾不上说,此刻就剩下一个念头,赶紧填饱肚子,像是好几天没吃过饭一样。
林母叹了口气,这三孩子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