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崇祯也考虑过整顿九边防务,但此崇祯也限入了彼崇祯样的困境。面对文官体系,短时内难以改变,要么就象彼崇祯样接受,要么就只能适当的调整。
此崇祯调整了九边的部分武官,但文官几乎没有调整。如蓟州地区,任命了赵率教为主官,赵率教也只在蓟州地区加强一点军事布局,增加自己统豁的一点军队,基本没有改变原先的格局,因而后金来了还是败逃的局面。文官更严重,后金来了还是出现张万春之类的头降官员。
此崇祯并不是没有干涉文官的任命,而是面对文官必须要有策略。原先大明的文官四品以上者需皇命,五品以下者由吏部调配。皇命的四品以上的高官,也必须是内阁同意的人员,明朝历史上有许多只有皇帝的中旨任官,文官都不接任。
此崇祯也没有改革多少九边的文官,一是人员考虑还没有成熟,当时是有少量能力较好,能办事的文官,谁是能官还有待于发现。二是文官必须在原先文官中选择,而文官中的大部分人都差不多,换一个文官甚至有更差的可能,还不如先稳定。三是皇帝与文官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断激化,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志任官。
崇祯元年利用当时魏忠贤打击文官之后的局势,成功的完成了文武分班,成立了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等机构,但文官经此类事件后,众人提高了限制皇权的心理要求,在经过大半年或一年时间后的崇祯元年底,文官又拉帮结派共同维护士族利益。
对原先管理沿江沿海特区的上官或附近的县官州官,皇帝系统严格控制贪官的出现,一定要较清廉或表面上做到较公平的人员。
对一些可能较贪的出任沿江沿海区域的官员,崇祯以皇帝的名义改任。本来个别人员改任,文官体系会尊重,不会有意见,过多的改任或成批的改任,文官系统则意见很大。
崇祯改任文官,考虑的是特区的发展,吏部或文官体系任官,则考虑资格,能力,关系,金钱多种因素。许多文官的出任资格,很大程度上是金钱关系,文官甚至公开承认,千里为官只为财,士族的利益不容侵害,任官收钱是重要利益之一。
此崇祯虽然严厉打击公开的谋私利者,但在行动上则集中力量把一个一个区域的事办好,现在的重点是特区,对特区的文官和附近的文官严格要求。九边虽然重要,但在文体系前也只好暂时放弃,即使出现象张万春之类的降敌官员,也只得承受。
后金现在家大业大,在辽东抢不到多少给养,朝鲜和蒙古的生产支撑不起后金的存在发展,必须进入大明境内才有可能抢到其希望的给养。原先奴尔哈赤打宁远,就是为了进入关内抢劫,只不过最自负的奴尔哈赤走最易走的路,想所向披靡,却意外的在宁远遇到了抵抗。
后金几乎是全民皆兵,全力发展武力,用武力抢劫其它的一切所需。皇太极绕道攻打大明也是为了给养,因为后金实质就是强盗,强盗总是想过得象强盗一样的奢华,会想方设法进入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