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以北的广大蒙古地区,后金曾用过兵,也打败过以林丹汗为代表的蒙古人。蒙古众部落,即怕后金的武力,又想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后金近的部落,多般都投靠了后金,与后金较远的部落则实际处于独立状态,名义上则有的与后金结盟,有的对后金保持独立。
北平行都司的东部,从长城向北延伸,大明已经建有三个卫,且有重兵在防守。
城墙加大炮能防守后金兵是已在宁远证明的战例,城前结阵也能与后金一战也已得到证明。现在是扩大城堡的区域,在长城之外建城堡,把战争推向长城之外,并与后金争夺蒙古地区。
北平行都司的西部是莫日根部落的活动区域,莫根部落也不断壮大。林丹汗西迁后,莫日根没有强大的竞争者,其发展也就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注意防止后金来袭就行了。
莫日根的主要任务是修建城堡链向北延伸,现与莫日根同时在北平行都司西部的有一个汉人民工队,蒙古人主要是在维护秩序或生产,以帮助建城为辅,汉人民工队则以建城为主,以生产为辅。
崇祯对蒙古人的政策是以城堡链保证商路的通畅,以商贸政策面对蒙古人,同时大力鼓励蒙古人发展自己爽长的行业,其它生活用品汉人区域向蒙古人提供或交换。
莫日根是大明政策的宣传者,鼓吹者,执行者。当时明金对峙,优势还在后金一方,后金在蒙古的广大区域也有几股小的由几百人组成的力量。几百人的后金兵,也不是蒙古人随便可以对付的,小部落不是对手,大部落又怕后金主力报复。
如果明军不进入长城以北的区域,那些区域就会从名义归后金发展成为实质上归后金。
现在明军进入长城以北与后金争地盘,北平行都司的东部有几万大明军队,后金主动撤走那几百人的小队。
北平行都司西部的莫根则以城堡向北推进,有大队后金兵来袭,则依托城堡防守,小队后金兵则战。莫日根也带着几千骑兵对那几百的金兵小队围剿过一段时间,后来后金兵西迁,等大队金兵来时反攻报复。
虽然金兵在北平行都司一时没有什么兵力,但金兵的战力蒙古人熟悉,不敢随意开罪后金,对莫日根宣传的大明政策,许多蒙古人,特别是小部落和零散的人心里拥护,但实际上不敢尊守,怕金兵大队再来。
莫日根倡议的划分各部落牧区的事也无人响应,莫日根只得坚持修城堡链向北延伸,坚持不主动攻打蒙古人,此时莫日根部落成为了北平行都司最大的部落,别的蒙古人也不随便攻打莫日根部。
李信回到大同,被升为副总兵赚大同军政府指挥,因大同总兵调走了,李信代行总兵之职,大同行都司区域已是李信在全面管理,也是李信独当一面的开始。
李信回到大同后不久就将骑兵和龙骑兵各由五百扩大到一千多人,近三千的骑兵机动队伍,加上原来的一个旅的新军,下面卫所的旧军,一些大城旧军或辅兵,有几万之众。李信一面保持和扩大精锐的野战部队,一面训练下面的卫所之兵。
李信也把城堡链修出了长城,现已在镇虏卫的旧址附近修城堡,跨出长城准备面对整个大同行都司。
李信很看重归化之地,现在归化还是林丹汗在占领。林丹汗并想在归化修一大城。
李信留了少部分新军和一些旧式军队守长城和大同等老城之外,带近七千大军出了长城。在长城外,除了有林丹汗外,还有少量后金兵。
少量后金原先是为发控制蒙古地区,由于北平行都司东部有三卫重兵,西部有莫日根部落,后金兵从北平行都司撤出并在大同以北地区不断聚集成为较大一点的部队。
李信也想先肃清后金兵在长城以北的小股军队,后金兵由于几股人马汇合在一起,也气炎嚣张起来,想给明军一个狠狠的打击。问题是当地的金兵没有与大明新军交过手,还以为是老式明军,一千骑兵能打败一万明军,明军硬攻不久就会溃败。
李信在战前也做了许多准备,也收集了大量金兵动向的情报,见金兵想主动进攻,正中下怀。
李信在金兵进攻中的一有利地形中先抢修攻事,布置好炮火,并派兵向两翼运动,见金兵气势凶凶的来攻,李信知道是天助自己,急令龙骑兵向敌兵后方断后收口,两翼步兵出击包操,战骑兵做好准备,随时出击。
明军七千人对金兵一千多人,明军的炮火又准备充分,战争也是天助搬的结束,后金兵只有几十人逃出包围。过后,金兵骚扰的现象少了,金兵总部也暂时放弃了小股军队在长城北部附近的活动,等机会用主力各个击破。
李信打败了后金兵后,士气高涨,于是占领了云川卫摇摇面对林丹汗,同时也占领玉林卫东胜卫等地,并招收辅兵,训练辅兵。林丹汗知道李信打败了后金兵,也不随意与李信发生冲突,李信也不再北上,而是先从容修建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