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的新知青,热热闹闹地搬进了新宿舍。
清一色的青砖墙洋瓦顶。每幢房子有四间宿舍。横向四幢。纵向各三幢。两幢间是主干道,走到头是食堂。
在队舍西北角还有牛房、马房。再后面还有养猪房等等。
队长陈耀祖全家搬过来了,住进了专门为他立了灶并打通的双人间。
政治队长朱介明,因夫人在农工队任会计,没搬过来。
副队长林家福住的宿舍为一间宿舍隔半间,前半间是会计室,后半间为副队长住。在隔壁一间为队部办公室。
普通队员宿舍,每间有三张双人床,六个人住。
搬家后的主要任务是要将这新队舍区域的生活服务系建设好。首先是新建的食堂事务。
经过队部商量,先借用农工队司务长任一队司务长,借用农工队炊事员过来当班长。
经朱队长提议,夏建国为预备司务长,跟司务长学习。
陈队长没意见,他知道夏建国在知青中的人缘极好。他没有必要去得罪他。他的主要打击目标是林家福。
食堂的人员大都定好,然后要解决饮用水的问题。
农场离海不远,经过围堤筑坝开垦出来的棉田多是盐碱地,河道以咸水为主。
在知青借住的农工队,有一口机打的淡水井。是一种利用手压压强把水从地下抽上来的一种出水设备。俗称洋井。农工队的饮用水全是洋井水。
而一队没有这种淡水。只能靠农工队的牛车拉着木制的大水箱,驮水喝。
知青的业余生活的设施也没有。比如,在农工队时,靠着分场部,有一个很破烂的篮球架,有时间还可以凑合着打打球。新队舍光秃秃的啥都没有。
这些对陈队长来说一点也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农耕具、牛、马的养护问题。
一是养马、养牛的人选,二是赶马车、牛车的人选。当然现在牛马还没到位。他只是提了一下。
三位队长讨论了好久,也没有列出所有问题和困难的解决方法。最后只能以水来土挡,兵来将挡的方式现场解决,
朱队长已经知道建国的写字、画的画,特别是油画有基本功。便找建国商议。
建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心里明白朱队长一直是很欣赏他的,有什么事都会给他提供空间,让他有发展的机会。
于是,第二天去了场部政宣科领笔墨料等工具。朱队长已在前几天打过招呼,政宣科知道知青队还有这么一个会画油画的奇才。整个农场还没有发现会画油画的人,农场需要,还要到县文化馆去请。所以建国一到,王科长早已经把早已准备好的绘画工具拿出来。
王科长在劳改农场没有迁走前是农场的干警处长。这是一个高于科室的部门,处长级别仅低于场长。后来部门变动,取消处级部门,他成了政宣科和保卫科的科长。一人身兼两职,也是农场独有的。
由于职业需要,他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其少林拳打的出神入化,全农场第一。
当他看见一同随来的张一初,浑身肌肉衣服都撑不住。两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个练武之人。
便丢下建国,用手去拿一初的手臂,被一初反手拿住。
“学的哪派?”
“少林棍”一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