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融让梨的妙处(《后汉书》)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2、不请自来的孔融(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3、推理神童王戎(雅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4、字谜高手杨修(捷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杨德祖为魏公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一)
1、宁死不屈的罗企生(德行)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2、?天?地的何充(方正)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3、不受小人施舍的刘惔(方正)
刘真长、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
有相识小人贻其餐,肴案甚盛,真长辞焉。
仲祖元:「聊以充虚,何苦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