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跪坐在淳于越身前,十分恭敬,一五一十把今天他和嬴政谈话告诉老师。
“……所以,父亲就命我接着跟您学习。”
淳于越抬起头来,思索了片刻,道:“廷尉师从我儒家大贤荀子,他学问不比我低啊,陛下既然让公子跟随廷尉学习,肯定有陛下道理,您为什么要和廷尉闹翻呢?”
扶苏非常认真地向淳于越解释:“因为我认为廷尉制定刑法过重,对于知错能改人,为什么还要惩罚他们呢,惩罚他们并不能让他们真心悔改,应该用道德感化他们才对啊。”
“您本心是正确,但是您也应该考虑那些受害黔首,如果犯错人得不到惩罚,那受害黔首就会心生不平。”淳于越叹息一声。
扶苏是所有人都会喜欢那种善良孩子,从小到大,他都是非常善良,对待父母顺从,对待老师尊敬,哪怕是宫中侍人扶苏对待他们也从来都是温柔平和。
而且他还醉心于儒家学问,十分支持儒家仁孝思想主张,经常拜访大儒请教学问。
没有人不喜欢扶苏,除了始皇帝嬴政。
扶苏认为自己父亲下许多命令都太过残暴,所以时常顶撞始皇帝。
而自己父亲也更喜欢幼弟胡亥,对自己总是斥骂……扶苏眼神黯淡下来。
淳于越没有察觉到自己这个得意弟子心思低沉。
“那您就接着跟随臣学习吧。”淳于越很喜欢扶苏,除了他确本性纯良之外,还有他身份。
秦朝长公子,现在所有公子中唯一能参与朝政一位,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扶苏日后很大概率继承始皇帝位子。
一个亲近儒家纯善帝王,这是儒家兴盛机会。淳于越一生最大志向就是光大儒家,扶苏这位儒家教导出来公子,就是儒家兴盛希望。
淳于越眼中欣赏毫不掩饰,扶苏自然也察觉到了老师对自己满意,扶苏悄悄挺直了腰杆。
虽然父亲不喜欢自己,但是起码老师最喜欢弟子还是他,他一定要认真学习学问,对得起老师信任才行!
不过现在被扶苏认为最受父亲宠爱胡亥却正在胆战心惊,他小心翼翼看着身前正坐在椅子上自家父皇,几乎快要哭了出来。
“你也跟着博士学习数年了,朕考考你。”嬴政对胡亥虽然不如对扶苏重视,但比起其他子女来还是要更看重一点,许是年纪小,许是生来胆子就大,胡亥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畏惧嬴政如虎,虽然他也害怕自己父亲,却也偶尔敢在嬴政心情好时候凑上来撒撒娇。
嬴政在被自己重视大儿子气着了之后就想起赵不息来,一来二去就想到了只比赵不息大两岁自家小儿子胡亥,赵不息没有老师教导都懂那么多东西,胡亥接受是最高等教育,就算比不上赵不息,应该也相差不多吧。
——嬴政还是有自知之明,他清楚知道自己儿女中没有如甘罗赵不息这种年少聪慧天才,但是就算比不上这些年少聪慧天才,可他孩子应该也差不到那里去吧。
胡亥瑟瑟发抖,脑中拼命回想着自己老师们曾经教给自己过什么东西。
不出所料只找到了大片空白。
胡亥只能拼命安慰自己,我是亲生,我爹虽然爱活埋人,但是还没活埋过亲生儿子先例呢。
嬴政看着胡亥难看脸色,眉头一颦,这竖子不会学比他想更少吧。
“朕问你,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更好?”嬴政冷冷盯着胡亥。
胡亥心中大喜,还真别说,这个问题他还真知道。
“父皇用郡县制,那自然是郡县制更好!”嘿,道理他不知道,但是如何拍自己亲爹马屁胡亥还是颇有心得,父皇说都是对,只要记住这一条就能哄得父皇开心。
嬴政冰冷眼色缓和了些许,看来除了扶苏脑子有些傻之外,他其他௚
0;孩子还是很聪明。
“左丞相和大儒淳于越都认为分封制更好,你为何认为郡县制更好呢?”
胡亥:“……”
啊?怎么还有一问啊?
胡亥傻眼了,他哪知道郡县制好在哪里啊,本来胡亥也不知道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更好,他就是纯纯附和自己父皇罢了。
“嗯?”嬴政见胡亥沉默许久都不开口,轻哼一声示意胡亥回答。
“儿臣不知……”胡亥声音颤抖,他鼻尖冒出大颗汗水。
嬴政深吸一口气,努力按捺下自己气愤,正常,朝中那么多大臣不也都说不出来吗,胡亥只有十二岁,不知道太正常了。
“那朕再问你,现今粮食产量几何?一亩地一年能产多少麦,或者多少稻?”嬴政挑选了一个在他看来最基础问题。
粟者,王之本事也。嬴政虽然最看重扶苏,但对其他孩子也没有只让他们玩乐,这些基础治国之道从小就有专门博士教导他们。
胡亥更加傻眼了。麦?稻?这都是什么东西!他倒是隐约记得自己看过典籍中提到过“六谷”,这和麦、稻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