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说到产品适应性上,也就是匹配优化有一个过程,仅仅是符合厂家的图纸上面的符合性要求远远不够,也就是说,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图纸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一定是好产品吗?
不见得,发动机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了。
一个发动机上有上百种零件,每一个对于专业要求都极高,而设计人员又不是全能,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开发设计,他可能会提出一个方案,更多的是需要各个配套厂家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来完成,这就好比一个全能和一个专精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
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东西和人家专业干这个的完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然而,问题也出现在这里,设计人员都是心高气傲的一帮家伙,出现问题他只会推到生产厂家身上而不会说自己的设计有问题,当然,否认的原因还有上层的压力等等,为减少因为设计有问题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供应商就是很好的甩锅对象。
这是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不止是洛柴一家,私企更甚,于是才有了联合开发这样的概念,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供应商的实力所限。
相比于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博世这样的大公司,他们的合作就会规范的多——你找人家配套,人家还会根据自己的产品适应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说是配套商,我提出的问题你不解决,达不到我的要求,我还真不给你配套。
所以,往大的说,这是行业的通病,往小的说,天朝的这么多家企业的管理水平真的很一般,这也就是吴良很推崇董小姐的那句“掌握核心科技”的原因——核心科技哪里会有那么简单,鲁省某机械集团就曾暴出液压零件科研造假的丑闻。
不过,吴良毕竟是过来人,很清楚的明白企业的症结所在,拿后世另外一家玉米机的龙头企业英虎举例,这家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的改进,收玉米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绝对会在玉米收割完之前提出改进方案并且验证完毕,来年这些改进就全部到位,新的割季再解决新的问题。
所以,他们家的产品总是缺货,供不应求。
与之相比,洛柴这么多年走过来,还是老的产品,没有丝毫进步,总是在扯各种皮,维柴都千亿规模了,洛柴还是那么弱小,说起来都惭愧。
吴良要收购,肯定会改变这一现状,总师是一个很合适的开刀对象,既然现在对方狗急跳墙蹦跶出来,提早开刀也不是不行。
吴良安排一下,“我找个专家过来,你记得接收!”
吴良找的专家来自于汽车行业,黎书福,不过是搞汽油机出身的,和洛柴的柴油机似乎不搭杠,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或许会更适合。
一是听话,二是,汽车质量管控的标准是16949和9000双体系,洛柴仅仅是9000标准,两者的差异在于,汽车行业所有的供方必须拿到16949的认证才能给整车企业供货,即便这些厂家当中有不少都是花钱买的认证,但是这并不妨碍有实力的企业会认认真真的严格按照16949来认证。
能给车企供货就没个简单的,真的按照16949的认证去做的企业,吴良相信,这样的企业会走的更为长远,洛柴缺少的就是对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精通的人。
他给黎书福去个电话,找他借两个人,一个纯技术管理人员,一个搞体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