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阎怡胜不清楚的是,在前年年底,业兴银行已经引入了三家海外战略投资者,总计签订比例高达24.98%的股权转让协议,这在当时是天朝商业银行中一次引进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宗交易。</p>
外资24.98%的持股比例,基本上也接近了外资占有天朝商业银行最大的25%的限制。</p>
言下之意,阎怡胜说的这个外资入股的事情,早两年就已经完成,业兴银行如果要补充资本金的话,外资这一渠道已经被没有了。</p>
吴良摇摇头对阎怡胜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并解释了由来,阎怡胜的眼神,“唰”的就更亮了,“银行要发展,资本金的补充很重要,外资这条腿瘸了,只能走其余的路,那么上市之路就是必经之路咯?”</p>
毫无疑问,这才是吴良的重点所在。</p>
既然业兴银行要上市,短时间内,天朝的上市还处于关闭状态,而以业兴银行的发展势头,再不补充资本金,大额的贷款业务都开展不了了。</p>
那么,问题就再浅显不过了,上市这条路也堵上了,唯有可转股债权和定向增发两条腿了。</p>
业兴银行的股东身份就有了发挥的余地。</p>
既然是定向增发,也属于新股,股东认购优先权也能拿来说说。</p>
虽然这个在天朝《公司氵去》中的权益被很多人忽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公司每发行一次新股,无论是“增发”还是“配股”,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就被人为地稀释一次,原有股东的合法权益也就不断地受到侵蚀,股东认购优先权形同虚设。</p>
或者就是公司的一部分股东出于各种目的,利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通过股东大会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p>
但是,吴良是谁?</p>
他头顶天朝十大经济人物的头衔,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出质疑,也足够业兴银行的这些股东们头疼上很久了。</p>
“7000万股,虽然只占到业兴银行总股本40亿股的1.75%,后续还有机会。”吴良开始算账,“外资收购的价格是2块7,这7000万股不到两亿,算是好买卖了。”</p>
总而言之,业兴银行要发展,得补充资本金,上市、引入外资的路没了,只有找国内的投资者,而一旦拿下业兴银行的股东,在业兴银行上市的前夕,拿到足够的股份,一旦上市,利润可期。</p>
路子就是这么个路子,一旦被打开,财源滚滚来,吴良总结完之后,问,“大家认为呢?”</p>
这种商量的语气,让白铮很不习惯,他率先表示,“健立宝,收了,师父,我支持你。”</p>
“那健立宝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再说国信的事情。”吴良点点头,继续下一个话题,“国信控股资产百亿,负债百亿。。。”</p>
白铮脸都绿了,“师父您等会儿,这一上来就背负百亿的债务,我头有点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