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阳明:……
这就真的涉及到钟阳明的知识盲点了。
车凯这话也没说错,其实青楼在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一处享乐的场所。尤其是千金一掷楼这种地方,来的人非富则贵,很多人是选择这么一个地方来进行社交,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情报,达成一些不能放在明面上的交易。
所以除了车凯的妻子这种凶悍角色,这年代做别人妻子的都很少对丈夫逛青楼有什么意见。就像是后世的喝酒吃饭应酬,这是官场上不可或缺的社交活动。
车凯下了楼,钟阳明一个人闲着也是无聊,索性闭上双眼,将覆盖着耳朵的法力驱散。
顿时,无数吵杂的声音传来。
筑基之后,钟阳明的身体便异于常人,五感的敏锐到能听到百丈之外蚂蚁爬行的声音。
这种敏锐的感官令钟阳明很难受,所以一般情况下他都会选择用法力封禁自己的五官,不至于被无数杂音吵到睡不着。
现在解开封印,钟阳明就能清楚听到下面的人在说什么,哪怕是耳边的窃窃私语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钟阳明能听到车凯一步步走到楼下,听到他如何简单几句话就融入话题,变成了别人的座上宾。
不愧是欢场老手,他们共同话题还真不少。
钟阳明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想听的东西。
还真让钟阳明猜对了,今天千金一掷楼对书生们打折,只需要一点点小钱就能进来喝壶酒。当然,仅限于喝酒听戏,别的不打折。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最近京城出了一件大事。
几天之前,一个不好的消息从宫里传出来。
皇帝在早朝上将几位德高望重的大人关了起来,还要择日问斩。
虽说当今皇上杀过不少人,但这次要被砍头的可不是一般人,他们是朝廷里面最清高的言官。
对于大部分涉世不深的书生来说,言官算得上是他们的最大偶像。
因为言官直言敢谏,可以指着皇帝的鼻子骂。
言官不因言获罪,这是大乾开国定下来的规矩。读书人,要的就是这股名留青史的骨气。
这位皇帝在登基前后杀了很多人,但从未杀过言官。如今却破了例,完全是因为那个被封为薪王的六皇子。
接下来,更多的消息传出。
有人说六皇子杀穿了草原,斩杀了戎蛮大汗,因为爵位太高无法封赏,所以皇帝跟朝廷大臣们吵了起来。又有人说这些功劳都是假的,六皇子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被贬皇子,怎么突然就变成万人敌了,还杀穿草原斩杀戎蛮大汗,这分明就是战功造假。
而且烽燧城一战,连带兵十多年的二皇子都死了,他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如何能够力挽狂澜?那些当兵的怎么能信服?
想来只能是虚报军功,皇帝想送这位六皇子当储君,所以父子两人唱双簧,结果被朝廷大臣们发现,皇帝恼羞成怒将直言敢谏的言官们抓了起来。
“真是个昏君啊!”
“那薪王也是祸国殃民。”
“之前还觉得六皇子是个好人,江南大旱他为百姓仗义执言,怎么变成这样了?”
“哼,不过沽名钓誉之辈。”
“为了坐上皇位,真是什么离谱的谎言都敢说啊。孤身一人杀入草原?他以为自己是神仙?”
……
钟阳明听着也不生气,只当是看戏。
他去草原杀戎蛮,那是因为自己想去,跟朝廷的赏赐没有关系。哪怕他父皇说一句朝廷穷,实在拿不出东西来,钟阳明都不会介意。
但他可以不要,朝廷却不能不给。
这群大臣现在是搞事啊,因为封赏给不出来,就开始给钟阳明泼脏水了。
对啊,功劳是假的,那不就不用封赏了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文官体系与下面的书生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他们从上到下都是一体的,只要上面当官的流出些许风声,读书人就会当真了。
今天千金一掷楼之所以会打折,估计背后也有这些大人物的授意。
正是需要给书生们一个合适的场合,将他们内心的不满聚集起来。
这场聚会,正是为了针对钟阳明而来。
没过多久,车凯一脸凝重地回到了二楼的雅间之中。
车凯对钟阳明说:“王爷,大事不好了,他们准备写万民书。”
钟阳明点了点头说:“我已经知道了,他们要上书朝廷,将我贬为庶民。”
车凯惊讶地说:“王爷你都知道了?”
“我也是刚听说的。”钟阳明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说。
万民书是一种很麻烦的东西。
一般来说,也就是即将告老还乡的官员会花钱搞一搞,万民送别泪洒长街,证明自己为官清正得百姓爱戴,混个好名声。
但要是别的事情出万民书,还直接递到京兆府,那就有大问题了。
这可是比击鼓鸣冤更高级的大案,按照朝廷规矩,万民书鸣冤,那就要三堂会审,而且要让百姓观看审讯,要是百姓不满意,连审案的官僚都要被罢免。
只能说,大乾皇朝总是在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有着古怪的规矩。
就像是之前规定权贵家仆穿着,是为了让他们心有顾忌,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作恶,否则别人一看就能认出是哪家恶仆在行凶。但这些规矩往往都没有执行,变成了一纸废话。
万民书三堂会审的规矩也一样,属于钟阳明的某个老祖宗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保民”之策,希望他们可以靠这个来伸张正义。只是后面当皇帝的子孙不傻,知道这玩意只会害了当皇帝的人,所以一直冷处理。
过了这么多年,能记住这条规矩的人已经不多。而且想在京城里面搞万民书,不知道要多少方力量合作才能弄出来。现在拿万民书来做文章,将祖宗规矩搬出来压钟阳明一头,幕后之人是挺有想法的。
这些书生们聚集在此,就是商量着如何写出万民书,将那几位仗义执言被关起来的大人们救出来,顺便让钟阳明这个谎报军功的无耻之徒付出代价。
车凯看了看钟阳明的表情,发现这位年轻的王爷没有半点愤怒,便问道:“王爷已经有应付之法了?”
钟阳明摇头说:“我也是刚听说,哪有什么应付之法。不过,这挺有意思的。”
钟阳明将几张银票放在桌子上,对车凯说:“你自己收好,我去看看热闹。”
车凯不明所以地问:“王爷你的意思是?”
“我就是想看看,他们敢不敢当着我的面签这个万民书。”
钟阳明说完就离开了雅间,朝着一楼最热闹的所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