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
张奚若连连点头,哆哆嗦嗦的接过了笔,在笔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另一边,随着时间进入了1958年的6月下旬,共产党就即将迎来建党37周年的日子。
和往年类似,今年的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也邀请了友好国家的共产党代表来北京进行友好访问,而这次除了朝鲜、苏联共产党的熟悉面孔之外,日本共产党也派了代表前来北京。
而来的人除了此时的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野坂参三外,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日本共产党党员,他就是中西功。
要说中西功也是一个极为传奇的人物,他生于1910年9月18日,曾经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就读并毕业,而这个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其实就是日本在1901年所创立的以进行“中国学”研究为专务的高等学府,而其办学的一大特色,即是组织历届学生对中国进行的长达四十余年实地调查。在1901-1945年间,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五千余人先后参与调查,旅行线路700余条,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省区,内容涉及地理、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也是现在日本爱知大学的前身。
1929年,19岁的中西功孤身一人来到了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就读,当时在学校里主持教学的是中共党员、留日归国的著名经济学家王学文。很快,中西功就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同学一起建立了意味着同中国团结斗争的组织“日支(当时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战斗同盟”。1930年,当时日本海军士官生队宣布要到上海进行参观,但是随后便被证实,他们此行实际是为侵略熟悉战场。中西功和同盟成员得知后,便赶印了宣传反战的传单向他们散发,而这种“背叛日本”的行为自然没有好下场,随后中西功被捕,获释后,中西功便以为这次事件,受到了停学一年的处分。
然而被逮捕并没有阻碍中西功对共产主义的热情,1931年1月,中西功被吸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随后任“东亚同文书院”团支部组织委员。次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淞沪铁路防线,日本海军陆战队强迫“同文书院”学生参加侵沪战争。这时,“东亚同文书院”团支部决定,一方面搜集战事情报,另一方面发动同学开展“不参加战斗,要求回国,撤出侵沪战争”的运动。
这项反战斗争获得成功,二三月间,“东亚同文书院”全体学生乘船回国。
正是在回国的船上,中西功认识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尾崎秀实。那一年,中西功22岁,尾崎秀实31岁。当时,尾崎秀实的公开身份是《朝日新闻常驻上海的特派员,而他的真实身份则是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的成员。
在中国的3年时间里,尾崎秀实和从事情报工作的苏联共产党党员、德国人理查德?佐尔格合作,经常把日本在华的重要情报转送莫斯科。回国后,在尾崎秀实的影响下,中西功秘密参加了日本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开始向尾崎秀实学习情报工作。期间,中西功同尾崎秀实的关系密切,他甚至曾为尾崎秀实代写论文和联络革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