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三立的相声之后,就是这届春晚导演别出心裁设计的《老歌新唱环节了,而第一个登场的,就是由田华、张守维和李百万带来的《新白毛女。
白毛女故事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后来在1951年3月11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同名电影。
故事描述的是解放前华北农村的贫苦佃农杨白劳和女儿喜儿相依为命,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但是却被恶霸地主黄世仁诱骗,欠下率滚利的重租厚利,大年夜,杨白劳终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一头秀发也再次变回乌黑。
而这次的《新白毛女,其实只能算是春晚节目组的二次创作,对原歌剧的台词进行了一些修改,因为是在春晚舞台上的演出,所以歌词中有更多的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年来到……”
虽然歌词的开头还是和之前一样,但是旋律却明显轻快了很多,作为电影《白毛女主演登场的田华一边唱着这熟悉的歌,一边跳着舞走上了舞台。
“我和大春回家来,欢欢喜喜过个年……”
这个时候,饰演大春的李百万也穿着军装走上了台:“喜儿,你慢点哎。”
“人家的媳妇有花戴,我的媳妇也要戴,县城里买到红头花,给我的媳妇戴起来……”
此时,在河北省昌黎县下的王家村里,全村的男女老少此时都围坐在大院里,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一边看着村宣传队摆在高案子上的电视机里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
“看,快看,是《白毛女啊!”
一个眼尖的年轻人指着电视机里的演员:“嘿,又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不是‘喜儿’吗?”
“是嘞!”
其他人也放下了筷子:“好听,好听,还是那个味儿!哎,不对啊,这词儿咋改了?”
“嗨,人家不是说了吗,这是《新白毛女!”
有眼神好的已经看到电视机上的字幕了:“这新的白毛女,词肯定不一样嘛。”
“大丰收攒下了不少钱,今年要过个肥年,一起来包肉饺子,欢欢喜喜过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