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1949我来自未来(堂皇的荒唐/迪恩兰德)_第1636章(2 / 2)_1949我来自未来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第1636章(2 / 2)

李金淑的父亲显然是喝多了烧酒,一张黑脸也涨成了红枣色,说起话来也变得‘没谱’了起来:“现在怎么样?哈哈,是不是羡慕我了?”

“哎,不是我说啥,就老李你这样的,也能当中国人?人家中国人长你这样?”

被嘲笑的老朴忍不住反驳。

“咋的,我看跟我长得差不多啊,你看我这眼睛,像不像中国人?”

老李说:“那个戏文咋唱的?就是那个《钢铁铸就的里面……对,浓眉大眼,你说,我这不算浓眉大眼吗?”

“哈哈……”

在爸爸和叔叔们的哄堂大笑中,李金淑似乎明白了“变成中国人”的意义所在――也许以后自己真的不会再忍饥挨饿了,也许那些中国的零食和玩具再也不用期待了,也许……论如何,李金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可能就要发生改变了。

就在李金淑升入初中那年,先锋镇正式被划入了中国的版图中,紧接着,那面飘扬在镇政府门前数年的朝鲜国旗缓缓降下,而再次升起来的时候,旗帜就变成了五星红旗;从那天开始,身边的警察叔叔和工人叔叔都换上了中式的制服,学校里的中文课也从每周五节变成了每周20节,只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掌握中文;镇里新开设的商店里摆满了琳良满目的中国商品――不,也许从这一刻起,她应该称呼这些是“来自祖国的商品”了――这些商品不再有关税,所以价格更加亲民,甚至导致了很多先锋镇的居民都做起了二道贩子,把中国商品卖给自己曾经的同学同事……

当然,中国和朝鲜的正府也在两年前就颁布了政策,居住在交换领土上的两国居民可以自行选择国籍,如果不想成为另一国的公民,那么国家就可以给安排新的住所和补贴,当然,大多数住在长白山脚下村镇的中国人自然是选择拿了补助后,搬去吉林或是长春居住,而数个像李金淑这样家庭的朝鲜人,则婉拒了朝鲜政府的补贴建议,坚定的要留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光荣的做个中国人――虽然听上去似乎像是“叛国”一般,但是毕竟千百年来,中国和朝鲜的关系那么紧密,在边境上生活的朝鲜人,谁没有个住在中国的亲戚?而且现在中朝又是血盟的关系,两国的公民早就不分彼此了,现在这个政策出台后,非就是让原本的“移民”变成了“搬家”而已,对于这些住在边境城镇的朝鲜人而言,说他们是“叛国”实在是太上纲上线了点。

(实际上,即便是在今天,中国吉林省、辽宁省与朝鲜接壤的地方也有大量的朝鲜族同胞,其中很多人依然在朝鲜有着亲戚和朋友,虽然因为通讯的缘故法及时联系上,但是一些老人还是会不断念叨他们在朝鲜生活的兄弟姐妹,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那时候的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经济非常好,但是当时的中国经济比较差,所以在那个时期,很多国内的朝鲜族同胞都会在吃饭的时候跨过过境跑去朝鲜,找自己在朝鲜的亲戚朋友蹭饭和留宿,临走的时候还会带回很多粮食回来;而后来朝鲜因为苏联解体和被制裁的缘故而导致经济变差后,很多朝鲜人也会沿着同样的道路跑到中国亲戚这边蹭饭,这在当地人看来就像是两个村子的人互通有一般的正常,而且因为中朝友好的缘故,当时两国的边境也几乎是不设防的,也不存在什么“叛逃”的罪名,朝鲜边防哨兵对于这种“串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这一切随着中国承认韩国,并且建交后,便渐渐冷却了……)

在先锋镇划入中国后,李金淑的爸爸李安国自然也没有闲着,既然自己全家都已经有了中国的户籍,那么向中国大城市的搬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没多久,爸爸就联系上了他在吉林市的亲哥哥,然后李金淑全家就从先锋镇搬到了吉林市,她也在吉林市参加了中考,随后考入了吉林市第七中学,而今天,等待着她的,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了。

我们知道,这个时空的新中国建国后,中央便采纳了小强的建议,取消了民族划分,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了“民族学校”,而李金淑的身份证上也只有姓名和性别,不再有了民族栏,此时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六年的李金淑早就已经和其他中国同学融入在了一起,除了自己还会一些朝鲜语,以及家中的父母还保留着一些朝鲜的饮食习惯外,(实际上,即便是后世的吉林省,也有很多汉族人饮食口味很接近朝鲜族,比如喜欢吃辣白菜和冷面,喜欢吃一些朝鲜传统菜),所以如果不是李金淑给同学们讲自己的身世话,从外表看上去,她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