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周锦扬,青岛人,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英语系一班的,现在是一班的临时班长。”
“大家好,我是成峦,也是一班的,和周锦扬是同班。”
“你这个姓很少见啊,我头一次听说。”林扬说道。
“我之前听过这个姓……成吉思汗嘛。”有人打趣说,只是这个笑话有点冷。“我叫蔡礼霆,英语系三班的。”
“还说呢,刚来系里报道的时候,老师让我在一些纸上签名,我就签了。签完后,老师看了一眼然后说‘你把名字写全了’,我说‘我写全了啊’。‘你这没写姓啊’,我说‘我就姓成啊’。然后老师拿过那些签字的纸自言自语道‘原来姓成啊,头一次听说这个姓’。”几个人听后乐了起来。
“大家好啊,我是林扬,我在英语系二班。”
“你们好,我是石卓,我在四班。”
“我是安平,我也在一班。”
相互介绍后他们发现,宿舍六个人都是英语系的,只是不同班而已。
“你们发现没有,咱们学院女生很多啊。”蔡礼霆好像发现秘密一般。
“你说的没。我们班27个人,男生只有4个,我这有我们班的名单,是官方数据啊。”周班长拿出来详实的数据加以佐证。
“外国语学院都这样,一般学外语的都是女生多男生少。我之前听说过这事。”成峦解释。
林扬接着说:“我也听说学外语的女生更多,可没想到男女生比例差别这么大。”
“那我们岂不是掉进女儿国了?别的院系的男生肯定会羡慕死我们。”想入非非的是蔡礼霆。
周锦扬一边聊天一边整理自己的磁带。林扬看那么多磁带,拿过来一盘看了看,又看了看其他磁带,发现都是刘德华的,“你这么喜欢刘德华的歌啊?”
“对啊,我是刘德华的粉丝。喜欢好多年了,从初中开始就听他的歌。我和你说啊,刘德华的歌,绝对是男人的歌。人也特别帅,有的时候是那种很绅士的帅,又有的时候是那种痞帅。连我这个男的都对他崇拜不已。”说完这些,他又对着所有人说:“在刘德华的一次演唱会上,他说‘我能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因为,我要等你的女儿还是喜欢我的。’绝对天王级别啊,说话都这么霸气。”
“这几年周杰伦的人气很旺啊。尤其是那首《双截棍,超级火爆啊,大街小巷全都是这首歌。”成峦说道。
“他的歌,我觉得和刘德华的歌完全不一样。这么说吧,我觉得二三十岁以上的人会喜欢刘德华的歌,十几岁的小孩吧,会喜欢周杰伦的歌。我反正是不喜欢他的歌。”周锦扬做出了资深专家般的评论。
就这样,六个人从各个地市汇集到这所学校,聚集到了404宿舍。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聊着崇拜的明星,聊着各自的兴趣爱好,聊着各地的方言口音,聊着各自家乡的美食、美景和名人轶事。
六个人刚刚聚到一起,宿舍里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方言了。大家平时在宿舍里都很自觉地说普通话,这样互相都能听得懂,沟通交流没有障碍。但毕竟有的人的普通话里还夹杂着一定程度的乡音,于是,各地的方言便遇到了大家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驱使着大家一探究竟,随之,各种乡音便在宿舍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几个人都是来自同一省份,但是对于隔的很远的几座城市来说,方言的差异还是很大的,甚至于一些简单的日常交流对话,真的达到完全听不懂的地步。用周锦扬的话来说,就是“完全听不懂,感觉像是在听法语。”如果把一句话写出来,然后大家用各自的方言来念,那么,一场好戏便开始了。每个人那种“咬文嚼字”的面部表情、“奇特”的发音以及调子的“抑扬顿挫”就像是在唱戏一般,尤其是有人会略带夸张地来说,大家看到、听到后都会笑得前仰后合。平日里最平白奇的话语,来到这里,竟然成了大家彼此的笑料。甚至于有时候,自己都被自己方言的那种“土气”给笑趴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在第一个学期里,宿舍里如果谁想到一句有意思的话或者是某个少见的东西,就会让其他人用方言说一下。而效果,大都是非常统一的——笑果非常好。
大学生活是从军训开始的。在这个炎热的季节,在这个酷热的内陆城市,林扬和他的同学们顶着烈日,站着军姿,练着步伐,踢着正步,经历着身体上的历练、精神上的磨练和意志上的锤炼。就这样,这群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踏进了属于他们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