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妹皮肤白皙,在乡间算是很标致的姑娘了。不光娘中意,牛二也中意。出门没几步,小妹站住说道:“牛二哥哥,不要送了。你大病初愈,外面天凉。你回吧。等你身体好了,再来杨家村”
牛二自然知道,这也是爹娘不让自己出门的原因。就拿了两个个烤地瓜塞给了小妹和弟弟。远处的牛三又跑了过来要闹,被牛二拉着回去了。
到家,牛二和娘还有嫂子以及其他的媳妇大娘们忙前忙后的给端碗烧水的,有空就坐在地上,在小弟,娘、嫂子以及众女孩妇人小孩围的一个石板上吃点东西。此时,民风开化,没有宋代之后的严规戒律。大哥也已生起一堆火,小孩们则把一些毛豆,地瓜,栗子,田鼠扔在火中,好不热闹。
牛二也饮了一些酒。口感较粗糙,度数也较低。
农人们的聊天内容自然以农事为主,外加乡里的八卦,尤其是一些术士的行天遁地的异能聊的最起劲。没有人对国事做任何发言。仿佛根本不知一般。自然,也不时的有村里村外的落魄人家拄着棍,牵着狗在门外搭着话。娘会拿些食物放在他们的碗中。便会得到一顿道谢,迎来送往了好几拨人,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叮叮当当”
一阵乐器敲打声自远处传来。村里的爱乐乡民开始围着自家的火堆跳舞。带动的大哥也站起拉着过来串饭的堂姐堂哥大小侄子们围火起舞。其余人众或拍手,或击打桌碗,乐在其中。牛二自然也不甘人后参与其中。不需要会跳舞,只需要跟着气氛,任意挥扭,就很有感觉。
一茬火后,天色全暗,牛二已是微醺。娘嫂开始收拾庭院。邻人则取些火陆续回家。小孩子则开始在火灰中捡取自己的豆子,田鼠,麻雀类的食物。在未燃尽的火堆边打闹着,啼哭着,追逐着。一些人家的二茬火又升了起来。未尽兴致的则继续去别家打闹。
好一个烟火味的中土村庄,好一个人族的栖息之地。
牛二眼睛有些湿润,不是食物,不是酒。而是为眼前这些祖先的生活方式。要是真能如此从生到死,什么王权富贵,什么名扬四海,还真不稀罕。反而就是少数有大梦想、大抱负,不甘平庸的,又有些本领的人搅动人间,祸向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