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刚参加完自己家里的丧事,而返回齐都汇报工作的祝佗父,身上的丧服都来不及脱掉,就跟着齐庄公来探望崔杼,一起被杀了。还有一起跟着来的申蒯,是农林渔业部的部长,马上让自己的家人跑回家,让他们逃亡,自己就跟着自杀身亡了。
场面很是血腥。
在家里里面修养的晏婴,听说了这件事后,马上就要前往崔杼家,家人说:
“大人,你这是要去找死吗?”
晏婴说:
“难道齐庄公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死!”
家人问:“那么我们要逃跑吗?我去备车”。
晏婴说:“国君的死不是我的罪过,我为什么要跑?”
家人说:“那么我们回自己的采邑吗?”
晏婴说:“国君已经死了,回到采邑有什么意义,国君是老百姓的国君,不是用来凌驾在臣子之上的,是让他来主持国政的,臣子享受俸禄,就是要服务于国家,如果国君是为了国家而死,臣子就要为国君而死;如果国君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死,臣子就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况且,这是国君最宠信的人杀死的,我更不能为国君死了。”
说完这些,晏婴就穿戴整齐,来到了崔杼家的大门外。
崔家把大门打开,让他进去,晏婴面不改色的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头枕着大王的大腿,嚎啕大哭,过了一阵子,晏婴站起来,狠狠的在地上顿足三次后,飘然的从崔杼家的后门离开了。
此时,崔杼的家丁们问崔杼:
“要杀死他吗?看他的样子,一定要杀了他。”
崔杼叹了口气说:
“晏婴是老百姓民心所敬仰的大臣,放过他,可以得到民心,杀了他对我们没有意义,就是污染了一口刀而已,算了吧,已经这样了。”
事情还没有完,访客还没有结束。
齐国记载历史的史官,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拿着竹简和刀笔来到了崔杼的家里面,当着满院子的尸体和血污,从容的坐在一旁,在拿来的史书竹简上刻下了:
崔杼弑其君。
崔杼大怒,当场抽剑,杀死了史官,心里想:我再让你记。
不一会儿,这个史官的弟弟也拿着竹简进来了,推开哥哥,坐了下来,当场记载:
崔杼弑其君。
崔杼恼羞成怒,接着也把史官的弟弟给杀死了。
史官的另一个弟弟在门外等着,也进来了,继续写到:
崔杼弑其君。
门外还有南史氏,也带着已经写好的“崔杼弑其君”的竹简,在门外等着,崔杼一看真是无奈了,这个历史肯定是改不了了,总不能把所有的史官都杀尽了吧,只要摇摇头,放下了手中的利剑。
门外的南史氏看到崔杼没有继续杀死史官,才坐着自己的马车返回了家里。
我们要歌颂史官的前仆后继,才让我们的今天,看到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的真相。
崔杼在齐都的北门外,用砖头把齐庄公的棺材很潦草的围住。二十九日埋葬在士孙里的墓地里面,用四把长柄的羽扇,和七辆大车为齐庄公下葬,安葬时既没有警蔽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必要的送葬仪式,就这样,一个国君因为一个女人,消亡了,死的太没有价值了。
十九日,崔杼拥立了齐景公为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