鬷戾真是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听了大家的意见后,就依然的说:“好,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我们就出兵去营救季孙氏吧。”
接着,鬷戾开始整理军队,带着士兵前往季平子家取营救,这时候天气很热,鲁昭公的军队在谈判中已经忙活快一天了,他们穿着重甲,包围着季平子府邸,其中官员们来回的传话,进行谈判。
当时,也没有冰糕和冷饮,士兵全副武装很是辛苦,早已经是汗流浃背,很多人都快中暑了。这样总不是个办法,于是,趁着国君和季平子双方在谈判期间,王室的将士们,都将铠甲脱了下来,并分别拿着弓箭的箭筒,当做容器,纷纷盛着清水,在痛饮避暑,还有一些干脆脱了铠甲,靠在墙外,暂时的休息一下,整个王室军队的战斗秩序十分的混乱。
此时,叔孙家的鬷戾带着部队来了,他们是生力军,刚投入战场,士气正旺,而且已经饱餐战饭,痛饮冰品,生龙活虎,一个冲锋,一下子就攻入了季平子家的西北角,而且将叔孙氏的战旗飞舞,到处一片胜利的景象。
而此时——
也正好就是鲁昭公派郈昭伯前往孟氏家里,准备把孟懿子接到王宫的时刻。
开始,孟氏的孟懿子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好一些,他的年龄太小了,但是辅佐他的家臣们,当然知道事情的后果,因为不知道目前事态发生的状态,不好做最终的决定,就先陪着郈昭伯喝着茶,打着哈哈,拖延时间,看看情况的发展状态。
从心里话说,孟氏和叔孙氏一样,当然不愿意季孙氏被消灭,就暗地里派人,登上了自己家宅的西北角城楼,拿着竹筒,当作“望远镜”向季孙氏家的方向眺望观察。
此时,正好也就是叔孙氏鬷戾,带着兵丁们攻入季孙氏家宅的时候,西北角对西北角,叔孙氏家族的战旗挥舞在季孙氏的宅子内,这就等于是说:叔孙氏已经出兵救助季孙氏了,而且已经攻入了季孙氏的家宅。
这个信息太重要了。
此时,孟氏派出的斥候和眺望者都同时回来汇报,说叔孙氏兵丁已经攻入了季孙氏的家里面了,国君的军队已经在苦苦支撑。
显然,局面已经发生了实质的改变。
孟懿子在家臣的建议下,终于下定了决心,嘿嘿的冷笑几声,就直接安排人员把郈昭伯给逮了起来,然后在自己家的南门外的西边,当场杀死了他。接着,孟氏也出兵,一起攻打在季孙氏家里的鲁昭公部队。
“三桓”终于团结起来了,他们在鲁国城内的军事实力,远远的大于鲁昭公王室兵马的势力,这次,鲁昭公讨伐季孙氏的败局已定。
简直是太可惜了,这样的政变,若没有雷霆式的人物执行,结局就很悲催了。
此时的子家子,叹了口气对鲁昭公说:
“这样吧,什么也别说了,现在我装作是叛乱的样子,假装劫持国君你,所有的这些行为,你都推到我的身上,你是被逼迫的,然后我就逃跑,国君你留下,声讨我的罪行,季平子就是知道事情的缘由,也不敢对国君你下手了,最起码可以保得性命。”
鲁昭公沉思的很长的时间,最后说:
“我真是无法忍受以后这样的局面,算了吧。”
于是,鲁昭公和臧孙跑到了鲁国的墓地里面,商量的以后的出路,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自己离开鲁国,成为了一个流浪的国王。
这里所说的“在墓地里面”商量,可不是现在我们理解那样,他们趴在坟头上,坐在墓碑旁边,悄悄的商量。过去王室的墓地都有专门的看守人员和办公地点。不信,你去看看现在留下来的明清的皇家墓地,都有专门的警卫和守墓人员,以及相关的看守建筑设施。因此,这里说“在墓地里面”商量;一则,是说墓地偏僻,鲁君已经离开了王宫,二则是说当时鲁君的可怜状态,国君沦落到了在墓地的办公室内谈流亡,可悲啊。
处事不密,不能当机立断,这就是鲁昭公所犯的最大错误。
鲁昭公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鲁昭公跑到了齐国,开始自己的流浪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