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捧着左传品春秋(逸蝶宿深枝)_鲁昭公之死鲁昭公32年公元前510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三年(2 / 2)_捧着左传品春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鲁昭公之死鲁昭公32年公元前510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三年(2 / 2)

这些人真是蠢货,现在不是在鲁国地盘上,而是在晋国地盘上,杀了一个季平子容易,但是你这个国君还能不能回国了,还能不能继续活着,都是个问题,所以,鲁昭公身边基本都是庸才,出了一个子家懿伯这样的聪明人,但鲁昭公就是不听人家的,所以这些傻瓜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一起陪同的晋国大臣荀砾,一看局面不对,就对鲁昭公说:“我们晋君派我代表他召回季平子,来到你的身边进行声讨,这次季平子并没有逃避,而是前来了,自愿意领受罪责,愿意侍奉国君,我看国君还是跟着回去吧。”

没想到,受到挑拨的鲁昭公的犟脾气,又上来了,他听从了身边人的劝说,他忽略了自己是君王,手下是仆人的不同地位,也忽略了,国君的权利来源是执掌朝政,而不是身边的几个小人。他从来也没有获得过鲁国真正的权利,这次,他认为当然还是不行,大不了,无非就是维持现状,他听从了手下的意见,就十分生硬的说:

“感谢晋君顾及到我们之前的友好关系,帮助我回国侍奉我们宗祠,但是我就是不想见到‘那个人’。”

那个人,当然就是季平子了。

这个鲁昭公真是政治上的傻瓜,在他当年登基的时候,就是很不成熟,十九岁了,甚至连孝服都搞的乱七八糟。当时说他玩心太重,现在看,可能是大脑有点问题,多少有点轻微型的智力缺陷,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节骨眼上了,晋国出面说合,局面也很好了,你回国先上位再说,什么“那个人”的称呼,政治家连这点涵养都没有,怎么能做到要善于和自己的敌人交朋友这一点上呢。

退一步说,你这样的总是处于流浪状态,也不是个常事。

晋国大臣荀砾一听,心里想:

“这个鲁昭公,纯粹就是个二傻子,忠臣良言听不见去,下面那些下人的话,一句不落下,言听计从,忠臣为你想的是社稷,小人关心的是个人的利益,这个都分不清楚。”

他也不能再说什么了,毕竟晋国是劝架的,是外人,荀砾就赶快的捂着耳朵跑开了,边跑边说:

“阿弥陀佛,我们国君是为了避免获得罪过,才这样关心你,我们不愿意看到鲁国自己家内的祸难啊。这样,我只好回复我们国君了,拜拜,拜拜,鲁君司令,你好自为之吧。”

荀砾出来后,荀砾就对季平子说:

“你的国君怒气还没有消除,你先回国暂且执政吧。”

季平子要的就是这个答复,即有了面子,还实际得到了里子,面子和里子,两个全都得到了,季平子马上吹着哨高兴的回国了。

懿伯跟着鲁昭公流浪到现在,提出了很多正确意见,但是人家鲁昭公就是不听的子家子,还再做最后的努力说:

“求求你了,我的祖宗啊!国君你只要是自己驾驶一辆车子,假装迷路了也行,只要车子进入季平子带来的鲁军营地,季平子肯定会带国君回国的,别犟了。”

鲁昭公似乎有些开窍了,想这这样做,但是刚找到一辆车子,还没有假装迷路,就被手下的人给阻止了。因此,鲁昭公终于也没有回去,最后的机会丧失了,流浪的国王啊。

现在,谁也不管鲁昭公的事情了。碰上这样一个二傻子国君,谁也帮不了忙。

鲁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只能继续待在“乾侯”。晋国也开始装糊涂了,既不搭理鲁昭公,也不派海关人员驱逐鲁昭公,假装不知道有这个人的存在。

鲁昭公已经成了《春秋》在这个时期的鸡肋。

鲁昭公三十二年的十二月,鲁昭公生病了,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于是将身边的所有的财务都分给了随从,特别赐给子家懿伯一对玉虎,一块玉璧,还有大量衣服,子家懿伯接受了,也算是跟着流亡的报酬吧。

十二月,十四日,鲁昭公死了。

在结束《春秋》鲁昭公时代的时候,最后再让我们看看发生在鲁昭公死后鲁国继承的一下儿故事,算是一个精彩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