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捧着左传品春秋(逸蝶宿深枝)_申包胥哭秦庭鲁定公4年公元前506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七年(2 / 2)_捧着左传品春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申包胥哭秦庭鲁定公4年公元前506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七年(2 / 2)

当申包胥到了秦国后,秦国对于当前的楚国状况也很关心,急切的需要各种信息,听说楚国的臣子申包胥来到了秦国,秦君亲自接见,详细的询问事情的经过,申包胥面见了秦君,就说:

“尊敬的秦君:

现在的吴国,就如同是一条凶猛的野猪,也是一条巨大的贪吃蛇,一再的吞吃比自己地位高的上国,这种祸害,就从楚国开始了。

现在,我们的国君失守了自己的国家,流亡在荒野之中,很是悲惨,因此就派我来向秦国告急和求救,我们的楚昭王说:

吴国本是夷人,本性就是贪得无厌,如果一旦吴国吞并了楚国后,就成为了秦国的邻居,那以后就是秦国的祸难了,就将是秦国边境以后的祸难。

趁着现在吴国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灭亡楚国,秦国可以前来与吴国争雄,并且可以分割到自己愿意想得到的土地。

要是楚国就此灭亡了,我们楚国就是秦国的土地了,如果秦国能够降服吴国这个恶棍,并且用自己的威严安抚我们楚国,我们楚国将永远听从秦国的命令,你就是以后我们楚国的大哥了。”

秦国的秦哀公不是傻瓜,这样重大的事情,不可能仅依据一个申包胥的夸夸其谈,就决定出兵征伐。俗话说:兵者,国家之大事也。这需要权衡利弊,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的事情,因此,就非常客气的派人向申包胥致谢,说:

“我们的国君听到了楚国的命令了,你先安顿下来,我们需要召开政治常委的会议,研究一下,然后再把商量的结果告诉你。”

申包胥一听,就当场嚎啕大哭,说:

“我们的国君现在还在荒郊野外遭受灾难,还没有安顿的地方,作为我这个下臣,怎么敢到高级宾馆的馆舍中休息,楚国危在旦夕,十万火急,我就站你们的王宫的大门外等候就可以了。”

秦国也没有办法,你非要这样,就随便吧。

从此以后,申包胥日夜的站在秦王宫的院墙外,时时的嚎哭,日夜不断,连续七天没喝过一口水,没吃过一顿饭。这估计是添油加醋的形容罢了,不用七天,如果是三、四天不吃饭,而且还嚎哭,还站着,这都是体力活,恐怕早就昏过去了。

不过,为了形容申包胥的衷心,这样形容也不无不可。

看到了申包胥这个样子,王宫内的秦哀公看到这样衷心的臣子,也非常的感动,亲自吟唱——

《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经》的大意就是: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衬衫。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申包胥听到秦君的吟唱后,就激动的连续的磕了九次的头,然后才进入秦王宫后,坐下与秦王商谈具体的事情,秦国开始出兵救助楚国。

申包胥的这种精神确实令人感动,《左传》这样记载:“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这就是一个比喻的意思,一个正常的人,七天站在那里,不睡觉,不喝水,不吃饭,估计肯定是超人,这个世界纪录估计现在也没有人能够打破。

而且,秦国出兵应该还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局面,还是判断出兵最有利,所以在借着申包胥的这个驴子,下了坡。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是申包胥哭死,秦国也不会出兵的。不过这样一来,就成全了申包胥这个大臣,也让申包胥和伍子胥之间的故事丰满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