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邯郸午带领的是敢死队,是带着强烈的复仇意愿而来的。涉佗带的这七十个士兵是演员,是为了表示同样的人数,肯定不能像邯郸午的人一样能够攻下城门的。
所以,这这些人的工作很轻松。
他们一起走到城门下,左右排列好队伍,全部站在那里,如同木头桩子一样不动,等候着卫国守军的开门。
卫国的士兵能开门吗?这不是开玩笑,不用弓箭射他们就很好了,看着这群傻子排列着站在那里,卫军都糊涂了,这是干干什么,操练队列吗?
到了中午,卫国的城门还是没有打开,于是这七十个人就又整齐的排着队列,喊着号子退兵了,你说这个马屁拍的多么有水平,涉佗真是马屁精。
可是,涉佗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惹祸了。
古代行军打仗是很严肃的事情,现在也应该是这样,平常在朝廷中玩个玩笑,排个马屁也就罢了,如果在军事行动中也拍马屁,可就问题大了,这次是晋军退兵,就是失败了,失败的责任谁来负担?
赵鞅很生气,很愤怒,所以开始翻旧账了。
晋国开始讨论卫国为何反叛晋国,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就说到了上次晋国和卫国结盟的事情上了,卫国就是因为晋国参与结盟人员的羞辱,才导致反叛的,因此参与结盟的人员责任很大,大家都说:
“是涉佗和成何的责任”。
这其实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表现。
涉佗和成何有口难辨。明明是晋国故意为了让卫国反叛,才安排涉佗和成何前往这样做的,但是当时没有文件证明,也没有命令的证据,都是口说的事情,现在所有的人都患了“健忘症”,因此,这个就成了涉佗和成何的责任。
正好,这次涉佗又故意的打败了仗,也是涉佗故意想表示与卫国媾和的表现,人家卫国不同意,才故意的退兵了,造成晋国战败的假象,要不为何这七十个士兵在人家城门口站了半天,也没有攻击的迹象,也没有卫国伤害他们的迹象,都是叛徒。
涉佗这二次的责任,并做一次处罚吧。
于是,晋国就把涉佗这个超级马屁精给抓住,当场就“咔嚓”给砍头了。
成何一看不好,你们要杀涉佗不要紧,可别把上次结盟的事情说上,这样一来,他岂不成了另外一个罪人了,还说什么,太冤枉了,要想保命,只有一个办法:跑。
成何连夜逃往了燕国。
君子对这件事情分析说:“这都是丢掉了礼,所以处理肯定是不公平的。《诗经》说:人而无礼,为何不早点死?所以说,这个涉佗算是死的很快了。”
卫国,总是被晋国包围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于是,认输吧,谁叫我们打不过晋国,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就与晋国赵鞅求和,并且送给了赵鞅五百家老百姓,晋国就暂时的退兵了。
反正这次晋国作战不利的责任,已经推给了马屁精涉佗,并且杀了他,赵鞅获得了卫国的进贡,大家彼此都乐得其所。
赵鞅当然不方便把卫国进贡的这五百家的百姓带回晋国,这样就太明显了,需要有个过渡,收受贿赂是要有策略的。
于是,赵鞅就和邯郸午商量,暂时的先把这五百家百姓安置在晋阳,邯郸午能说什么,这是赵氏宗族的安排,当然只好答应了。
但是,就是因为这五百家百姓的安置和归还问题,却导致了赵鞅和邯郸午的翻脸,导致了赵氏的内部的再次混乱,让晋国的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后续接着看:晋国内乱,三家分晋势力形成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