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闪回大宋(会肥的飞猪)_第130章保密措施(2 / 2)_闪回大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第130章保密措施(2 / 2)

介绍完了之后,想了想王中正又补充了一句:“其实修路用的火药和手雷用的火药基本相同,如果朝堂真的急需手雷,可以很方便的从修路用的火药中转出来应急,只是对外人说是两种火药并不相同罢了。”

王中正讲了半天才把安全保密措施说完,这些措施大多数都是张玉兴在拿出配方之时提供,有小部分是王中正按现在的实际情况添加,可以说是相当完美了,赵祯和几位重臣商议半天暂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最后还是先按王中正说的这些措施先实行。

至于这些措施是不是太过繁琐,大家全都不在乎,火药如此重要,只要能确保不会泄露出去被外人得到,再繁琐又如何?反正也不是这些人去做这些事的。

等到这些都说完了,赵祯又想起张玉兴等人的赏赐的事情来,有些为难的对下面政事堂众臣问道:“有功必赏乃是国朝制度,不知道政事堂中对张玉兴的封赏可有什么主意?“

王中正是内侍,他的赏赐主要是宫中来决定,只要赵祯满意,一句话就可以升迁起来,和政事堂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张玉兴的封赏却要通过官员正常升迁的渠道,如果是惯例的磨勘循资,选人就是归流内铨管,流内铨的主要职责就是考课和铨选从八品至从九品幕职州县官的工作,人事范围包括节度判官以下从八品至从九品选人的磨勘功过和铨注新职。

如果是到了京朝官则是由审官院或是中书省枢密院管理,《文献通考》卷38选举考11记载:“其内外官皆非本官之职,但以差遣为资历,京朝官则审官院主之,使臣则三班院主之,少卿监以上,刺使、副率、内职,中书枢密院主之。”《宋史·选举志》亦称:“文臣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则审官院主之。”

这些内容就是说官员考课不是以本官,而是以差遣官职为资历,比如张玉兴现在本官为太常寺丞,属于从七品官,所以已经归到审官院管理他的升迁了。不过张玉兴并不管太常寺的事,差遣官为三司下的铁案推官,所以考课内容就只是看他在铁案推官职责内的成绩。总之北宋官职系统就是这么复杂,有时连官场中的人都弄不清楚具体官职内容,同时还有很多职责分散重叠的情况。

京朝官的升迁以少卿监为界,其下的一般京朝官由审官院管理,其上的紧要员阙、清望官职由中书门下决定。

实际情况是中书门下不仅掌握了少卿监以上的官职任免权,对审官院的权责范围也有着一定的管理权力,审官院中的定差都要拿到中书门下复议,同时中书门下还有“堂除”这种直接决定官员职位的权力。

张玉兴献上火药配方的功劳并不在考课范围,属于其他功劳,而且因为火药的作用巨大,张玉兴的功劳自然也就非同一般,赵祯这才有些发愁如何封赏张玉兴,想要询问政事堂的意见,当然政事堂的封赏如果赵祯不满意,也是要发回重议的。

政事堂的几位宰执私底下早就碰过头商议过了,此时首相吕夷简站了出来捧笏说道:“回禀官家,臣等经过商议,一致认为现在如今新火药的事情不宜对外商议,因此对张县男的封赏老臣建议押后一段时间,等到张县男负责的转炉炼钢有了眉目再一起封赏不迟。而且张县男现在还很年轻,一年之内已经几次升迁,远较其他官员之上,如果因为火药配方再次重赏,不仅会让张玉兴年纪轻轻骤登高位,其他官员怕是也会颇有微词,会让张玉兴处于其他官员的瞩目之下,对他今后的成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