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闪回大宋(会肥的飞猪)_第62章形势不利(2 / 2)_闪回大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第62章形势不利(2 / 2)

崔骅也是苦笑道:“这种事情不是我能做主,只能把事情经过报到上面,我会把情况专门写清楚的,这种事情应该会转给转运使知道,至于转运使大人如何安排,就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了。但是新的命令下来之前,我可以做主先让工程接着往下进行就是了。”

原来崔骅还勉强允许工匠来驿站请教张玉兴一些工程上面的问题,只不过必须由自己安排的人旁听罢了,没想到才过去三天,现在所有的证据都对张玉兴极其不利,这些就不可能再允许了,可以说现在张玉兴已经被软禁了起来,只等上面定罪就要投入大牢,或是再派其他人来审理。好在通过这

崔骅回到住的房间,把最近几天时间自己的调查经过,详细的写成了公文,包括自己的疑点也写了进去,像这样大的案件,却只用了三四天时间就水落石出,各种人证物证齐全,实在太过匪夷所思,疑点太多,又把张玉兴对水利工程的建议单独写了出来,等到把信封好之后,就吩咐一名跟随自己一起来的手下,用快马尽快送到宪使手里。

淮南路的提举刑狱公事王俊臣接到崔骅的公文也是大吃一惊,最近淮南路事务繁多,自己一时抽不出来身,接到怀仁县衙的举报公文,只好先派了一名判官过去查案,原本以为像这样的案子怎么也要查上不短的时间,没想到这才几天时间过去,就人赃并获,人证物证俱全了。

北宋各路的转运司和提举刑狱司再加上后来宋神宗时才出现的提举常平司号称“外台”,都具有监察职能,互相之间有所重叠,其中又以转运司为重,因为地方财权全在转运司掌握,再加上崔骅专门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张玉兴的建议,因此王俊臣不敢轻视,又写了两封公文,一封公文递交到转运司,另一封则是上报京城,同时把手边的事情处理一下之后起身赶赴临洪镇。

转运使胡令仪接到提刑司的公文后也是吃惊不小,只是他更相信张玉兴不会做这种事,其中必是另有隐情,只是最近时间为了抗旱,原来就不多的人手全都派了出去,自己实在是没有人手可用了,只能是写了一封信给王俊臣,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表示自己这边无人可派,同时希望他能让临洪的抗旱工作继续下去,免得地方上因为旱情而引发动乱,到时候整个路一级的官员谁都要担责任。随后也是写了一封公文上报京城,只是这封公文里面对张玉兴就说了不少的好话,包括张玉兴对此次淮南路抗旱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北宋之时提举刑狱公事的权责很大,路内各州县的大案全都要报到提刑司备案,然后由提刑司上报中央,县一级的案件以知县或县令亲审为原则,只有杖刑以下的判决权,杖刑以上的案件需要上报州一级审理,县级下属的镇岩官,更是只能处理轻微案件,以笞刑为上限。

州一级衙门就设置有专门的司法机构,有专门掌管调查审讯的司理参军,有专门掌管检法议罪的司法参军,最后是由知州作为行政长官兼理司法,根据司理参军审理和司法参军的建议,最后做出判决。州一级已经有判决徒刑以上直至死刑的权力,但重大案件和死刑必须上报提刑司和京城的审刑院,审刑院是北宋皇帝担心中书权责太重专门设立的分权机构,在后期被并入刑部。

本来张玉兴的案子应该是由海州的司法机构来审理,最后上报提刑司和刑部,但是那样一来一级一级审理下去拖的时间就会相应增长,所以侯青山和田现他们干脆直接捅到了提刑司那里,如此重大的案件,提刑司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这才派下来了崔骅前来调查审理,相当于直接越过了州一级的司理参军和司法参军,不过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么棘手的案子海州衙门自然是能避就避,并不会跳出来说什么来把麻烦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当然最后案件必会让其他地方的官员过来复审,可能海州衙门应该也要参与其中,只是那时的责任相对就要小的多了。

除了淮南路的转运使查到具体的人之外,其他的人名都是作者胡编,能力有限,查不到那么多的资料,读者们不要太过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