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之中,面对镜头,陆大老板情真意切,深刻反思了许多事情。
像是,那位遭学生凌辱而死的女老师。
尽管事情真相,有成年人的幕后刻意操纵在内,但不良影音作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恶劣影响,的确让陆援朝触动很深。
他透过电视镜头,呼吁社会各届,不要再刻意回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最现实不过的生理健康知识,不要再谈性而色变,将正常的健康成长知识,视作洪水猛兽,逼迫得广大青少年不得不自谋渠道来满足好奇,却因而造成无数青少年步入歧途。
这一期的《焦点访谈》,可谓是焦点十足。
除去这前半段和青少年成长有关的内容之外,另外一大聚集焦点,无疑就是国内新生的民族高科产业,如何才能抵御海外竞争对手们明枪暗箭的攻击。
而一向自诩保护知识产权的欧美日韩科技企业,为什么要以走私芯片的方式,意欲扼杀像是万燕高科VCD这样的民族高科产业。
节目中,陆大老板和主持人,就相关话题频频互动,最后的话题症结点,双方落在一句“科技当真无国界吗”的诘问之上。
《焦点访谈》这一档节目,在九十年代的影响力,可谓空前绝后。
但凡能登上这档节目,并且被公之与众的焦点话题,在当年无一不是能迅速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舆情大讨论。
陆大老板的这一期节目,话题焦点更加火爆十足。
无论是由录相厅行业的催生,引申到如何关爱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的话题。
又或者,由海外竞争对手不惜破坏商业规则,违法走私500K解码芯片,意图借国内杂牌山寨三流小厂,肆意破坏VCD这一新兴产业生态,进而引申到的“科技国家属性”话题。
这两大焦点话题,无论单拎出哪个来,都足够做一整期的《焦点访谈》节目。
随后,伴着社会上话题讨论声越来越火爆,教育界、科技界,诸多专家学者们,有为人士们,也纷纷参与进来,抒发各自高见。
教育界的声音,很快得到了统一步调。
大家都很认同,国内对青少年成长中,生理心理相关的问题,回避忌讳太多,关爱鼓励积极正面导向太少。
但是科技界,对“科技的国家属性”讨论,却完全呈现出割裂态势。
有说陆大老板不要以万燕高科遭遇的特例,以偏概全,否定整个外部大环境。
有说,即便海外科技界,针对国内的长期科技封锁,那也非科技方面考量,而是冷战阵营数十年形成的对立局面的延伸,是外国人对东方社系大国的潜在不信任导致。
而想打消这其中不信任顾虑。
需要彼此更长时间的磨合。
需要东方社系大国,完全展现出自身无害体质。
唯如此,自家先展现出更开放包容姿态,别人才会放心给予逐步的解除技术封锁。
再一个就是,科技拿来主义,没什么不好。
偌大一个国家,没必要事事、处处,都要高人一等。
别人家已经拥有的东西,直接拿来用,省时省力,省去大把的资源重复浪费过程,节省下来的资源,另外干点更有益民生发展的事不更好吗?
以联想柳老板为首的一批高科企业领袖,秉持这种高调,公开猛烈抨击“科技的国家属性”论调,认为有这种谬论的企业,没资格被称之为高科技企业。
柳老板甚至一度公开喊话,恳请陆大老板,回归贩卖酒水本行,不要再跳梁小丑一样出来兴风作浪,搅乱科技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