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东乡血脉(牛的草原)_正文 第二十五章 努海从军(2 / 2)_东乡血脉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努海从军(2 / 2)

东乡血脉 牛的草原 0 字 2021-04-04

南宋的守军放弃了战斗,四处逃散。 </p>

国将不幸,天地不和。外有强敌,内有贪官。 </p>

当时,担任南宋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是朝廷权臣丁大全的党羽,为政一方横征暴敛,鱼肉人民肆无忌惮。 </p>

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当地老百姓对南宋朝廷和官员大失所望,无不痛恨,对大军压境的蒙古军队乐观其成。 </p>

忽必烈带领军队来到长江岸边的时候,害怕渔村里埋藏着南宋的伏兵。他命令主力部队原地待命,派遣努海带着20来个士兵进村打探情况。 </p>

努海带人小心翼翼地进入渔村,发现汉家渔民不但不惧怕,反而聚拢过来欢迎蒙古士兵。 </p>

努海怀疑其中有诈,便让其中的汉人士兵上前和渔民问话。 </p>

渔民们流着悲伤的眼泪,历数官府欺压百姓、贪得无厌的罪恶,最后不禁哀叹道:“苛政猛于虎啊!” </p>

努海半信半疑地问道:“我们蒙古人擅长骑马打仗,又不会驾船渡江,怎么到对岸去替你们报仇伸冤呢?” </p>

渔民们纷纷表示道:“没有关系,我们就是你们的向导。我们的渔船就是你们渡江的兵船。” </p>

正在这时,驻扎在四川的蒙古宗王派遣的信使努海到来,正式禀告蒙哥大汗的死讯,请忽必烈北归蒙古本部争夺汗位。 </p>

忽必烈认为渡江的战斗已经准备充分,绝不能错失创立战功的机会。他登上江北的香炉山俯瞰大江,看到南宋军队用大船扼守渡口,10万官兵肃立在2000战船上,水陆阵容宏大严整。 </p>

忽必烈立即命令大海率领突击队立即出发。 </p>

大海带领的突击队乘坐渔民的小渔船,在浅滩芦荡之中灵活迅速地穿梭,出其不意地从南宋军队的手中夺回来两艘大船。 </p>

清晨,风雨昏暗。 </p>

大海等诸将认为天气恶劣,不可渡江。 </p>

忽必烈一言九鼎,命令将士扬旗伐鼓,分兵三道,夺取阳逻堡据点,强渡长江。 </p>

数百人的敢死队员冲在前面,趁着天色朦胧直达南宋的军营。其他各支队伍竞相争渡,夺取了千余艘南宋兵船,斩杀南宋大将吕文信及官兵无数,还俘虏了200人。 </p>

南宋的其他军队仓促迎战,结果战战皆败,阳逻堡防线也频频失灵。 </p>

蒙古主力军队迅速渡过长江。 </p>

忽必烈闻报大喜,传令全军围攻鄂州城,同时指示由郑鼎率领一支队伍袭击江西,另外派遣官兵到湖南接应绕道大理攻击南宋腹地的蒙古军队。 </p>

忽必烈渡江以后严明军纪,下令“军士有擅入民家者,以军法从事,凡所俘获,悉纵之。” </p>

鄂州被蒙古军队团团围住。城里的兵力十分空虚,守备顿时危急起来。 </p>

南宋皇帝闻报鄂州被围之后非常惊慌,情绪十分低落,一度打算迁都到宁海军。 </p>

皇太后和大臣们纷纷反对迁都。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更是言辞激烈,上书要求将提出迁都、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斩首示众。 </p>

南宋皇帝看到群情振奋这才稍稍安下心来,一方面组织义勇军,一面命令各地派兵支援前线。他下诏任命贾似道节制江西、两广人马,立即援助中流,增强抵抗蒙古军队进攻的能力。 </p>

贾似道是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11岁丧父,姐姐为宋理宗的贵妃。贾似道受命以后带领巩润祖等将士从汉阳进入危急的鄂州城内督战,亲自指挥鄂州保卫战。 </p>

忽必烈在大海的陪同下天天登上鄂州城东北的压云亭,站在高楼上观察城中南宋守军的动态。他对张柔说道:“我是野外狩猎的勇士,不宜捉拿圈中的猪猡。我打的猎物分给你吃,你也应当冲入猪圈,为我捉拿猪猡。” </p>

于是,张柔命令部将制造可以挖掘洞穴的鹅车,掘出一条地道通入城中,又选拔勇士冒死登城。经过激烈的战斗,张柔的军队终于攻破了鄂州城的东南隅,但是,还是没有拿下整个鄂州城。 </p>

有些将领把失败归罪于参谋,说都是参谋力劝忽必烈不可杀人,造成了鄂城的南宋军队不肯投降。 </p>

忽必烈当即驳斥道:“人家守城的人只是一个参谋,你有十万大军却战胜不了。杀人杀了好几个月也攻不下来,你们的罪过难道是参谋的罪过!” </p>

绕道云南的蒙古军队杀到了荆湖南路的首府潭州城下。江西一带也受到蒙古骑兵的骚扰。 </p>

时间进入冬季,蒙古军队屡屡向鄂州发起强攻。疫病和缺粮使蒙古围城部队减员接近一半。南宋官兵的死伤人数已经达到了1.3万余人。 </p>

忽必烈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他的妻子察罕宋来书信,说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正在谋划继承大汗之位。 </p>

自从蒙哥去世以后,大蒙古国的汗位一直虚位以待。蒙哥的几个儿子刚刚成年,还不具备争夺汗位的实力。征战西亚的三弟旭烈兀正匆匆忙忙地在赶往蒙古本部的半道上,也难以立即问鼎宝座。汗位的争夺其实就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之间的博弈。 </p>

大海和努海认为消灭南宋的战争是持久之战,建议忽必烈先回国夺取汗位。 </p>

这时,贾似道,向蒙古军队派出了议和的使者。他明明知道蒙哥已经去世、蒙古军队无心、也无力再战,不顾巩润祖等将领的请战要求,不但不乘胜反击,反而秘密地派遣使者前往蒙古军营议和:“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 </p>

忽必烈迫于形势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他决定留下大将拔突儿等继续围攻鄂州,一面故意宣称前往临安,一面私底下撤军北返,前去争夺大蒙古国的汗位。 </p>

大蒙古国中断鄂州之战,使南宋摆脱了一场近似亡国的危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