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几乎不产谷麦。因此,从其它地方进口的粮食非常多,价格反而十分低廉。 </p>
老百姓的生活安康富裕,而且乐于助人。倘若有人因为遭到灾祸导致生活贫困,大家都会主动地给他送钱送帛,帮助他渡过难关。 </p>
当地的人用石头修建房屋,有三四层高。寝室、厨房、厕所和会客室都在一栋楼里,不像大明是各自分散在庭院里。 </p>
忽鲁谟斯的境内有一座大山。山的四面是四种颜色。那里出产一种红色的盐石,可以雕琢成器皿,盛入食物不用加盐,味道咸淡适中。山里还出产白土、红土和黄土,既可以用来粉刷墙壁,又可以作为绘图的颜料。 </p>
医生看病和用药以及各种技艺都和大明的十分相似。 </p>
人们书写使用的文字是回回文字(即阿拉伯文)。 </p>
国王和臣民大多信仰回教。婚丧嫁娶也全部遵照回教的礼仪。斋戒之前要沐浴。每天要先后礼拜5次。禁止饮酒,违犯的可以判处死罪。 </p>
奇特的风俗和景观让巩成祥大开眼界。他不禁思忖道: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 </p>
忽鲁谟斯的国王愉快地接待了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后来,他专门派遣大使携带用金箔制作的表文和高大的骏马以及土特产品回访了大明帝国。 </p>
马欢带领几个回回人专程去朝拜了天方国的汉志(即圣城麦加)。 </p>
郑和的船队离开了天方国,第一次航行到了非洲东部的麻林迪(今天肯尼亚的马林迪)。 </p>
麻林迪的国王热情地接待了郑和的船队,接受了郑和代表永乐帝朱棣赠送的丝绸和瓷器。 </p>
在郑和启程回国的时候,麻林迪的国王特意派遣特使带上麻林迪的特产——一头麒麟(即长颈鹿),跟随郑和的船队前往大明帝国。 </p>
巩成祥从来没有见过长相这么奇怪的动物:身体的形状和毛色像中原森林里的鹿獐,脖子却长得出奇,上面还顶着一个长着短角的小脑袋。不过,它的脾气倒是很温顺。 </p>
巩成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便拿些树枝和蔬菜来逗麒麟玩。 </p>
麒麟看到树枝和绿菜,便会岔开四只蹄子,用力地蹬着地板,垂下来长长的脖子,再伸出细长的舌头,卷上绿叶送入口中咀嚼。 </p>
一天,巩成祥不解地请教郑和道:“郑大人,这只麒麟高大无比,运回应天府以后关在哪里呢?” </p>
郑和微笑着说道:“为什么要把它关起来呢?它本来就生活在旷野的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如今,你却要违背它的天性,将它圈养起来,岂不是违反了天伦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 </p>
巩成祥觉得郑大人好像是在说这只麒麟,又好像不是说麒麟,其中包含着某种人生的道理,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p>
永乐帝朱棣看到郑和船队带回来的麒麟,感到十分新鲜和有趣,携带徐皇后、众妃子和皇子们前来欣赏。 </p>
徐皇后雍容典雅,高贵大方。她微笑着说道:“这只麒麟既让人怜爱,又让人感到可笑。” </p>
朱棣把眼光转向徐皇后,饶有兴趣地问道:“请皇后说说看,我们大家也听一听?” </p>
徐皇后不紧不慢地说道“说它怜爱,是因为它那个细长的脖子高高地仰着,很是辛苦。说它可爱,是因为它那个小小的脑袋左摇右晃,犹如聪慧的幼儿。” </p>
徐皇后的话引得众人哄然大笑起来。 </p>
1417年6月,郑和率领船队又要出发了。 </p>
这一次,巩成祥刚刚娶了媳妇,被郑和特别批准待在家休息。 </p>
船队临行的那一天,巩成祥早早地来到了港口,对郑和的其他侍卫再三叮嘱道:“你们一定要照顾好郑大人,不得有任何闪失。” </p>
众侍卫连连承诺。 </p>
郑和率领的船队首先来到了福建著名的港口城市泉州。 </p>
郑和在泉州遇到了南宋时期泉州市舶使回回人蒲寿庚的后裔蒲日和。 </p>
蒲氏家庭是东南地区有名的航海世家,并且熟知海外的事务。蒲日和信仰虔诚,热心于回教,曾在大元末期与金阿里共同修建了泉州的清净寺。 </p>
郑和起用蒲日和跟随船队一起下西洋。 </p>
离开泉州的前夕,蒲日和带着郑和专程来到了灵山圣墓,敬拜圣贤,行香游坟。 </p>
大唐初期的618年至626年间,阿拉伯的穆罕默德派遣4位贤徒来到了东方。他们分别在广州、扬州和泉州传教。其中的沙士杰和万尕斯终身在泉州传教。他们无常以后就埋葬在泉州城外的一座小山上。 </p>
葬礼的当天晚上,那座小山的山体突然呈现出一片光亮。 </p>
人们传说那是贤徒显灵现圣,所以就把他们的墓地叫做圣墓,把那座小山叫做灵山。 </p>
圣墓的前方有一块天然的巨石。大风吹来,巨石摇摇欲动,因此叫做风动石,是福建省的三个风动石之一。风动石成为了泉州的一景“玉球风动”。 </p>
泉州知府周道光在巨石上题刻了“碧玉球”三个大字,后人又在上面刻上了“天然机妙”四个字。 </p>
蒲日和为郑和的行香游坟写文立碑,给后人研究郑和下西洋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p>
他们从泉州出发,穿过台湾海峡,经过南海,再到占城和爪哇,最远到达今天东非的木骨都束(今天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卜喇哇(今天索马里的布腊瓦)和麻林迪等国家。 </p>
1419年8月8日,郑和率领船队回到了大明。 </p>
蒲日和归国以后被永乐帝朱棣加封为泉州的卫镇抚,并负责管理灵山的圣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