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爹和妈。 </p>
在家不在家?” </p>
“民歌手”陈新高接唱: </p>
“小妹妹一听开言道: </p>
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 </p>
奴根苗。 </p>
昨夜说的话, </p>
爹妈未在家, </p>
今夜陪郎耍。” </p>
“民歌王”覃老三唱: </p>
“五月探妹龙穿花, </p>
我约小妹妹上街去买花。 </p>
鲜花来戴上, </p>
上下人才乖, </p>
实在逗人爱。” </p>
“民歌手”陈新高接唱: </p>
“小妹妹一听开言道: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 </p>
奴根苗。 </p>
鲜花刚刚开, </p>
就被哥来采, </p>
心里好发呆。” </p>
“民歌王”覃老三唱: </p>
“六月探妹荷花开, </p>
我看见小妹妹得病真奇怪。 </p>
茶饭都不爱, </p>
哪些不自在, </p>
对我说出来。” </p>
“民歌手”陈新高接唱: </p>
“小妹妹一听开言道: </p>
尊一声情郎哥哥细听 </p>
奴根苗。 </p>
看到茶饭饱, </p>
肚儿渐渐高, </p>
这回怎开交?” </p>
“民歌王”覃老三和“民歌手”陈新高唱完了,旅游团的游客们觉得两手唱非常地动听悦耳,特别是“民歌手”陈新高模仿的女声,简直惟妙惟俏,如果是隔远一点的话一定听不出来是男人模仿的女声,那些游客的巴掌拍得山响。然而,在当地的人群中,却有人在轻轻地骂道:“背时的覃老汉,又在唱那些黄调调,看来是有许久没有人骂他了?!” </p>
那骂声很轻,但“民歌王”覃老三和“民歌手”陈新高以及刘军文却听得非常清楚,覃老三和陈新高两人的脸色都有些变,虽然是夜晚,灯光暗淡,没有人看出来,刘军文似乎感觉到了,他赶紧走过去,拿过小喇叭大声说道:“‘民歌王’和‘民歌手’刚才唱的情歌,是山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要理解,这并不是黄调子,而是多年以来我们武陵山人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劳作中总结出来的,我们要区别对待!” </p>
“民歌王”覃老三和“民歌手”阵新高两人下场走到一边站着,田理麦走过去轻轻地叫了一声“师傅”和“大师兄”后问道:“师傅,刚才你们唱的这山民歌叫什么名字,调子这么好听!” </p>
“民歌王”覃老三看了看田理麦,小声说道:“田理麦,你别管这歌叫什么名,现在,你别跟我们学,你要好好读书!”“民歌王”覃老三的声音虽然小,但却显得凝重。 </p>
田理麦见师傅覃老三的语气有些怪异,知道是刚才那人群中的骂声刺激了师傅,便不再说什么,大师兄陈新高悄声说道:“叫什么名,叫《探妹歌》,这在以来是不准唱着!” </p>
师傅覃老三看了一眼陈新高,责怪道:“陈新高,你不说话你的舌头要烂是不?” </p>
“民歌王”覃老三和“民歌手”陈新高下场后,旅游团的游客们似乎听了他们唱的《探妹歌》后,意犹未尽,许多客人们站起来喊道:“民歌王,来一首!民歌王,来一首!” </p>
拿着小喇叭的刘军文,不知道怎么办,他知道,那些客人们是真的还想“民歌王”覃老三和“民歌手”陈新高唱的,并不是一味地瞎起哄,于是,刘军文走到“民歌王”覃老三和“民歌手”陈新高身边,商量道:“覃老伯,客人兴致正浓,是不是你们师徒二人还………” </p>
刘军文的话还未说完,“民歌王”覃老三说道:“刘经理,什么都不说了,我们上,我们答应事情做到!” </p>
“覃老伯,都怪我过次了,要你们唱情歌!”刘军文有些歉意。 </p>
“不说了,你不说,我们也是要唱的!”“民歌王”覃老三从刘军文手里拿过小喇叭,向场上走去。 </p>
“民歌手”陈新高立即跟了上去。 </p>
“民歌王”覃老三环视了一下四周,对“民歌手”陈新高说道:“我们唱《五里塘送情郎》!” </p>
“好,师傅!”“民歌手”陈新高随即又是用女声唱道: </p>
“送郎送到一里塘,塘中一对好鸳鸯。鸳鸯需要同到老,莫在半路两分扬。” </p>
陈新高的模仿女声一起,随即便迎来了一片掌声。 </p>
“民歌王”覃老三接唱道: </p>
“情姐送我一里长,春风吹来扑面深。你也凉来我也凉,情姐难忘我难忘。” </p>
掌声,又是一片掌声,又有人扯了一把青草,那青草里确实也有几朵小的野花,上场来献给了“民歌王”覃老三和“民歌手”陈新高。 </p>
“民歌手”陈新高的女声接着唱: </p>
“送郎送到二里塘,莲花开放满池塘。路上贱花休要采,家中还有挂花香。” </p>
“民歌王”覃老三接唱: </p>
“情姐送我二里长,一对燕子忙又忙。你也忙来我也忙,此去不住别家梁。” </p>
“民歌手”陈新高继续唱: </p>
“送郎送到三里塘,塘中有个打鱼郎。四面撒下青丝网,打得鳌鱼早回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