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否决,“不是,不是的,姐姐。京畿巡逻队的官兵我们见过,不是这样的。”</p>
青灏接道,“服饰不一样。”</p>
“你们猜的不错,外边经过的官兵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并不是京畿巡逻队的。”立在十几步开外的洛三解释道。</p>
青阳好奇的不得了,“刑部和大理寺的这么多人,他们要去做什么?”</p>
“属下这就去打听,请少爷稍候。”洛三说罢,迅速离开了铺子。</p>
在等待的时候,青阳和青灏也上手,帮着青舒把剩下的一点花生剥好了。小娟过来收了桌上的花生皮,连同剥好龗的花生米送去了厨房。</p>
出龗去打听消息的洛三回来了,“回少爷,听说有位江姓大人犯了事,官兵正在查抄他的府邸。”</p>
“姐姐,我们可以去看抓人吗?远远的看,不走近。”出于好奇,青阳向青舒请示起来。</p>
“不可以。抓人没什么好看的。”青舒立刻否决,“去,向二哥拜别,我们得回去了。”</p>
青阳和青灏对视一眼,虽然觉得遗憾,可也不坚持。他们立刻过去,向步二哥告辞。</p>
回舒苑的路上,他们前后遇到了脚步匆匆的两队官兵。青舒不是好事之人,更不会借着周伯彥的势在外头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模样。每次遇到官兵,她都会命手下让出主路,靠路边一侧停下。等官兵过去了,他们再继续赶路。</p>
不得不说,今日的京城很不安宁。大队大队的官兵在街道上奔跑,京畿巡逻队的官兵巡逻的密度也加强了许多。</p>
回到舒苑后的青舒姐弟正在用午饭,天不亮便出门去的周伯彥回来了。他净了手,在青舒他们对面坐下,取了筷子用饭。</p>
午饭用罢,青阳和青灏再也忍不住,缠着周伯彥问问题。</p>
青阳的身体在抽高,但依然是稚气未脱的九岁男孩儿,“哥哥,大街上有好多官兵,他们都要去抓犯事的江大人吗?”</p>
周伯彥挑眉,“大街上有好多官兵,你是怎么知龗道?”</p>
青阳看了一眼坐在旁边正在摆弄绣花线的青舒,答道,“姐姐带我们去了铺子。”</p>
周伯彥听了,说道,“今明两天,若是没有紧要的事,最好别出门。”</p>
青阳眼里满是问号,“为龗什么?”</p>
周伯彥并不把他当孩子看,认真解释道,“京中发生了大案。案件不仅牵涉到了江大人、李大人等五六位大人,还牵涉到了平伯侯府。大街上来回奔跑的官兵,明日定比今日还多。虽说此事与我们无关,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呆在苑中是最为妥当的。出龗去了,一个弄不好,若是惹上了什么麻烦,那多闹心。哥哥会陪你们呆在苑中,不会让你们无聊的。”</p>
青阳小大人似地说道,“小阳长大了,知龗道轻重,这两天哪里也不去,就呆这里。”</p>
青灏眨巴着眼睛,“哥哥,小荣弟弟那里也不能去吗?”</p>
周伯彥点了点头,“嗯,最好是哪里也别去。”</p>
一直安静地听他们说话的青舒抬头,手里把玩着一股绣花线,“你说的平伯侯府,是不是那个江什么的纨绔倚仗的平伯侯府?”</p>
周伯彥给予肯定的答复,“是。”</p>
青舒想了想,“我记得,蔚然书院就是平伯侯府的产业。”当年,弟弟在蔚然书院读书,受尽欺负,蔚然书院的夫子根本不管。最龗后还是她悍性大发才为弟弟讨回了公道。那时她怨极了蔚然书院,自然会注意有关蔚然书院的事,也就知龗道了蔚然书院的开办人便是平伯侯。</p>
“那是以前。你们离京后不久,蔚然书院就易主了,收归朝廷所有。”</p>
青舒诧异极了,“还有这种事?”</p>
------题外话------</p>
讨厌停电,讨厌打雷。那响雷,吓的我直抖,快受不了。昨天的欠一章,会抓紧时间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