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全……全要了?”伙计以为他买这么多是给人吃的,心里不免忐忑起来,平时一副药也只用一小点,这么多石膏万一买回去要吃死人了他这小店也是会惹麻烦的。“小哥,这石膏可不能多服呀,吃太多了要死人的。”伙计讷讷地说道。
“放心,我买回去有用,不是给人吃的。”秦羽铭笑着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店伙计听了他这话才松了口气,“那我马上给您包好了。”
拿过一大包石膏块,付了钱,就转身出了店,又去文具店采购了许多的笔墨。路过小吃店时买了一些县城里的吃食和两大坛好酒,虽然从山匪的山寨里弄回来好多酒,足够秦舞阳喝的,但都不是什么好酒,想到现在秦舞阳在教他剑术,也算是他的老师了,就又顺路弄了两大坛好酒回去给他解解馋。然后就直接骑上马朝着村子的方向奔去。
回到了村子,秦羽铭就找到了鲁木匠,让他立刻做了一个粉笔的模,其实就是在一块方木头上钻上几个粉笔形状的孔。将石膏块捣碎成石膏粉,再加入适量水搅拌成黏糊状,然后将其注入粉笔模,将每一个孔里的石膏糊用力压实,最后将石膏模放在炉边烘干。待其中的水分完全烘干后,用细木棍将粉笔从模具中捅出来,一根根粉笔就这样做好了。
拿着粉笔在木板上写了写,效果还不错,就是这个感觉。秦羽铭看着写在黑板上的字,又回忆起了以前在课堂给学生们上课时的感觉。
后面两天,秦羽铭又编写了最基础的算术教材《初级算术》,阿拉伯数字无论从书写还是计算速度来看都比中文数字要便捷许多,所以他将阿拉伯数字运用到了教材中。然后又开始抄写几本教材,在这个没有印刷术的时代只能靠手抄了,而村子里又没有什么识字的人,秦舞阳是不错,可是他算是自己的老师,总不能让他帮着自己抄吧。
这两天直抄得他腰酸背疼,一边抄一边想着后面是不是应该让鲁木匠做几块教材雕版,可是考虑到雕版制作太花时间,还是等后面学院开学之后再让他做吧。于是花了两天时间将所有的教材抄写了十几份,最后让二子三人帮着在屋子里摆好桌椅,收拾屋子。左老也召集了好几个村民前来帮忙,又在屋子里多开了几扇窗户,让屋子变得更加敞亮。忙了好几天终于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而这几天,所有的村民都翘首以盼,期待着书院的开门。因为左老读过些书,所以大家才这么尊敬他让他当了村长,他们也知道读书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心目中,可以读书就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情。可是在这个教育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就连各个大城里也只有像卢氏这样的世家大族才拥有自己的族学供族内子弟读书,如果自己村子里能有一间书院,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终于到了书院开张的日子,院子门口上一块大大的木牌上写着“新明书院”。秦羽铭早早就到了书院,可是刚到门口,他就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村民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本来预计是十来个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可是最后发现屋子里已经挤满了人,就连屋外也有很多人站在窗户边。
因为现在是秋天,不是农忙时节,有很多明显是十五岁以上的青年人也挤进了屋子里,甚至还有几个中年村民也在后面。屋子里的桌椅明显不够用,村民们还是很明白事理,前面的桌椅都让给了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们,其他的人都在后面席地而坐,或者就站在窗外透过窗户看着。由于抄写的教材明显不够用,只能先保证孩子们人手一本教材。剩下有多余的在分给后面年纪稍大的青年。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秦羽铭站在最前面的讲台上,看着下面满满一屋子的人,彷佛又回到了现代那个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满满一教室的学生的时候。于是拿起粉笔,开始在前面的大黑板上写了起来……
秦羽铭将每节课的时间安排在半个时辰,上午和下午各两节课。每上五天,休息两天。为方便计时,他还让鲁木匠又给他做了一个木制的沙漏。以后的时间里,只要这些村民们一有空,就会到书院里,或在最后席地而坐,或站在窗外,或安静地听着秦羽铭给孩子们上课,或跟着孩子们一起念着秦羽铭教的课文。所有人都认真无比,眼中闪着渴望的目光。就连秦舞阳现在也会跑到书院里看着秦羽铭教村民们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