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铖离开慧宁宫时人已经浑浑噩噩了,什么时候出的宫门都没有印象。
这段时间镐京城内相对安静了不少,静夜司更是因为姜铖身陷舆论漩涡中心,不得不减少曝光次数。
距离礼部多位官员暴毙案已经过去了十日,朝堂上一番唇枪舌剑后,新的官员走马上任,目前来看朝堂似乎又归于平静。
“殿下,宫中的案子下官查得七七八八了!是一个小宫娥不慎打翻了守藏室内的油灯,点燃了守藏室内的书籍,大火蔓延过快,这才使得守藏室烧成白地。”昭通这番说辞完全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姜铖却并没有反驳他,而是在卷宗上批阅,并表示此案就此为止。
案件水落石出之日或许遥遥无期,但静夜司现如今不能再引得任何一方的不满,即便心中存疑,那也是往后的事了。
“殿下,自玉香坊案后,陆陆续续收到的脏银多达三百余万两,涉及的王公大臣超过三十余人,至于那些商贾豪绅更是不下百人,这些人的名单都在此地,请您过目。”黄氅司的代司长王礼捧着一本策子立在姜铖身旁。
“名单存档,银两入库。按照原先的安排,该解进宫的银子不能少,该发给各司司役的银两也不能短缺,余下的作为奖赏,年终发放。”
姜铖的这一手比历来的静夜司司丞做的都要漂亮。
不是没有司丞想不到利用职权敛财,关键是弄来的银子都进了自己的腰包,下面人吃不饱就要坏事,故而皇帝对这种事极为反感,不少静夜司司丞就是这么丢官甚至掉脑袋的。
姜铖乃是大夏秦王,吃穿用度都不曾短缺,符家又是大族,每月几乎都要银钱送到府上供其花销,自然不会向这种钱再乱伸手。
用这钱发给下面的司役固然有收买人心的嫌疑,可大部分银子都送到了皇帝腰包,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皇帝想要训斥他都“于心不忍”。
“静海道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姜铖问道。
王礼拱手答道:“先期秘密派出去五十余人分开探查,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静海道各地的静夜司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情报中断甚至私自扣下情报且拒不上报的情况。
其中静海道首府海鼎城情况最为严重。
当地静夜司官员作风腐败,出行车马不合礼制且经常性出入青楼赌馆败坏风纪。
他们手中握有大量来路不明的钱财,广置豪宅美妾,蓄养家奴上千,虽未有做逆之心却已有违逆之实。
按照殿下要求,在保证镐京城内秩序稳定地情况下,从四司共抽调了四百名精干司役,已经分批潜入静海道,随时可以调用。”
“陛下早些时日就有意让本王去静海道查海难事宜,这次京中有人故意引导风向,本王也要出去避避风头。
你带着人收拾收拾,我们择日出发!”
“殿下是要微服私访?按照现在静海道的各地静夜司的表现,属下担心他们中有人或许会狗急跳墙对殿下不利!”王礼劝道。
姜铖却道:“不如此怎么知道静海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海难一事牵扯的不仅有国库收入更关键的是随船出行的静海道兵丁及水手共两千四百户人家!
返程的兵丁和水手不足一成,余下的人再也没能回来,等于说两千多户失了家中的顶梁柱!
没了主要收入,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情况你能看到吗?不去多走访,你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吗?”
王礼连忙跪地答道:“殿下心系百姓,属下不能及也!
然静海道非是京畿道,殿下隐藏身份走访只恐遭到小人暗算呐!”
“你的意思本王自然知晓,此事本王已经有了计较,很快就会有消息的!”姜铖胸有成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