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宋齐鲁还没有影响朝堂的能力,就是赵构那里估计对他也是又用又防。
这无形中又将难度系数提升为了地狱级的。
要知道人家韩侂胄当时自掏腰包二十万贯支持北伐的大前提是,人家当时已经权倾朝野了啊!
韩侂胄不仅发起了“庆元党禁”,排除异己,肃清了大后方给自己拖后腿的“猪队友”们。
可是就这是这样的热血“小青年”,岳飞忠诚的小迷弟,一心北伐收复故土,想要一血大宋朝一直割地称臣的耻辱,甚至不惜毁家纾难,让宋齐鲁敬佩异常的汉子!
最终还是被“主和派”用了三百兵士,把韩侂胄给端了。他本人更是被人用铁锤砸在后背,给活活砸死了。
这可谓是: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这也是宋齐鲁的前车之鉴啊!
所以离着朝廷中枢远远的,闷声发大财,慢慢积蓄力量,渗透到“敌人”内部,这才是做事保命两不误的上上之道。
而且就以赵构这“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帝王凉薄性子,他也就不是什么托付终身的良人。
就看赵构先期仰仗“长腿将军”刘光世,就算是他是要么贻误战机,要么违诏不前。可是仍旧封赏不断,刘光世也是赵构手下第一个“建节”(封节度使)的将军。1132年更是领三镇节度使之职,恩宠不能说不大,但是1137年听从军宰相张浚的建议,撸刘光世军权的时候,也是不可谓不痛快!由此赵构的“薄情寡义”可见一斑。
可是刘光世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虽然后期打仗,那是废废一个。不过人家也有长处啊,最起码对于这农民起义,那可真是连削带打带招收的,还是有自己一套的。
就说1137年八月造成“淮西军变”,领着四万人叛逃伪齐政权的俪琼原先就是被刘光世招收的“起义叛军”。可是这样一来就使得偌大的一个行营左护军,就剩下原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所率领的八千余人了。
虽然这次军变的根本缘由还得追溯到。因为刘光世的屡次作战“逃跑”,惹得“小愤青”张浚不干了。这是几次三番上书,最终于1137年四月给把刘光世搞下去了。
其实张浚这人用朱熹的评价就是“眼高手低”,当然他一直积极抗金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要说才能嘛,那就真是差点意思了。
虽然张浚这人也算有识人之明,提拔了宋朝的名将吴玠、吴璘兄弟二人。可是把一直跟他作对的“二吴”的上司曲端陷害致死,这事儿就有点过了。
虽然曲端这人性格高傲,刚愎自用,但是谋略才能还是有一些的,而且也是积极抗金,就是被以作诗“妄议指责皇上”的名义收监被狱卒折磨死了。
这件事也告诫宋齐鲁,没逼事,别整天的写一些酸诗,抒发心怀报负什么的。说不得哪一会就被政敌给利用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好在宋齐鲁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让他读点文言文都磕磕巴巴的费劲,别说作诗了,写首打油诗都费劲。
说回俪琼叛变这事,张浚把刘光世搞下去之后,又出了一记昏招。不知道他跟文官集团怎么利益交涉的,居然派了个文官出身的吕祉去接任淮西军的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