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虽然此时形势危急,但毕竟在自己国境之内,武朝举国之兵远征,意在速胜,幽武有人口五十万,若真到了亡国之时,必然人人奋勇向前,围城之战,少则数月,多则经年,时日久了,谁能算尽其中变故?大皇子真的敢以两百年国本赌吗?”
姬长生好像被人人看透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般,眼中渐渐升起一股杀气。
杜安国继续道:“国主遣我来,便是使两家罢兵,免去一场刀兵之苦。不让小人有可乘之机,以大皇子的见识不会不知道,如今武朝能维持现在的地位,是诸侯们彼此顾忌,一旦平衡打破,想去帝都坐坐龙椅的人,恐怕不少!”
“大胆!”姬长生怒喝。
杜安国浑然不惧:“武朝存亡就在大皇子一念之间,还请慎重。”
姬长生面容抽搐,好似在极力按压心中的怒火,突然笑道:“好生厉害,不知道杜大人师承何人?”
杜安国听的姬长生问起自己师承,恭敬道:“在下曾就学于天虞书院,王鼎先生门下。”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王鼎先生,难怪会教出这么厉害的人物。”姬长生道:“我记得王鼎先生曾说过,良禽择木而栖,如今郑国朝堂腐败,世家之人无才亦可身居高位,有识之士报国无门,杜大人何不来我武朝,必有一番新天地,一展心中所学。”
杜安国拱手道:“大皇子好意,在下心领了,但杜某生于斯,长于斯,不忍离去。”
姬长生又劝了良久,杜安国只是拒绝,不由得大叹可惜。
杜安国只得把话头扯回来,问道:“不知道大皇子对撤军罢战之事如何看?”
“你可知道大军一日之费几何?”姬长生问道:“若我就这样回去,怎么向朝堂交代?”
杜安国见道姬长生口风松动,心中松了一口气,问道:“郑国愿补偿一些军费,作为此次撤军的诚意。”
“不知道杜大人在郑国身居何职?”
杜安国明白姬长生的意思,他是嫌自己官职低微,如此大事做不了主:“大皇子不妨告诉我你的条件,这样一来便可以商量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条件。”
姬长生嘿嘿一笑:“第一,郑密向天下保证以后不在荒废国政,使郑国的子民能活下去。不能再有易子而事发生。”
杜安国断然拒绝:“此事绝无可能,我主爱民如子,郑国之内也无易子而食之事。”
“第二,已经被攻破的城池,由武朝暂时管理,十年之后归还郑国。”
杜安国拍案而起:“大皇子莫不是在戏耍我,如此条件,想也不用想。”
姬长生继续道:“第三,郑国赔付朝堂此次出兵耗费的钱粮,共计两千万两。”
杜安国听的脸色发青:“大皇子欲借国主之手杀我?这三件事,郑国上下,无一人敢答应。”
姬长生无所谓道:“条件是你叫我提的,答不答应是你们的事,与其在这里和我辩论,不如早些让能做主的人商议,也许他们计算的眼光和你不同呢。”
等杜安国告辞出去后,吕遥来报姬长生:“周安道带着广汉一万人马已经启程,五日之后便会到达惠康城。”
姬长生靠在椅子上,刚才一番交锋,让他有些心力憔悴,听的这消息,含笑点了点头:“此人也算一员福将,三千军马去,却能带回一万人。”
吕遥笑道:“若非大皇子借鲁克爽指点他,又暗中牵制刘叔同,他能有此番作为?”
姬长生摆了摆手:“他在广汉这一战确实漂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是他的功劳就是他的,谁也抢不走。”
“城中新招募的三万人训练的怎么样了?”姬长生问起城中之事。
说起此事,吕遥道:“只是知道进退左右,上阵杀敌,恐怕不行。”
姬长生道:“我可没指望这些人能起什么作用,只是拉出去壮壮声势罢了。”
想了想姬长生道:“等周安道到了之后,把这三万人交给他。”
吕遥惊道:“大皇子不可,这毕竟是三万人,万一出了乱子,可不是小事。”
姬长生道:“我不把这三万人交给他,你给我想想办法,让他心甘情愿的把他手里一万多人交出来。”
吕遥这才明白姬长生的打算,若能以三万乌合之众换得一万可战之士确实不亏,周安道毕竟是新来之人,对他有所提防也是应有之意。
果不出杜安国所料,姬长生的条件在郑国吵翻了天,谁也不敢答应,唐肃严命杜安国继续与姬长生交涉,慢慢谈。
张由自从接到郑密回援幽武的命令之后,数次挥师北返皆被卫含光拖住,不得寸进,而卫含光也不能攻破张由,就在卫含光担忧姬长生的北路军的时候,收到了姬长生的来信,看过之后,卫含光哈哈大笑,感觉肩膀上的重压顿时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