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外行看史记(西桐居主人)_第44章 周人种地(2 / 2)_外行看史记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第44章 周人种地(2 / 2)

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总有有人去干,后世也是人生过客,代表不了周人,可毕竟总有几个出彩的。

迁哥也数不清他们的辈分,道不明白他们的年代。迁哥说,不窋是后稷的儿子,而不窋临死的时候是在夏朝末期,应该就是夏桀执政的事情。看看我们编制的家谱,断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周人能够上溯的祖宗是不窋,编造了一个后稷的身份来和古时候的后稷重合,获得自己的目的。

按照迁哥的说法,后稷作为帝尧的兄弟,他的儿子不窋和夏桀处在同一个时代。夏桀喜欢享乐,不喜欢种地,他不明白的是种地才是享乐的基础。夏桀的喜好和不窋不匹配,夏桀官大,不窋就失业了。失业就失业呗,大不了自己种地自己吃,也能解决问题。不窋没有,跑了,跑到戎狄那里去啦!戎狄是什么地方,现在说是华夏族的一部分,当时就是少数民族,还不执行少数民族政策,也就是类似于独立的部落。这些部落有结盟的,也有敌对的。估计,戎狄就是敌对的。不窋最后死在了戎狄。看来,专业是分区域的,离开了平台也就不存在专业的作用了。不过,不窋跑到戎狄让人很惊诧。原因绝对不是失业这么简单,估计是得罪了帝桀。否则,帝桀也要吃饭的,不可能把种地的都干掉。

历史的原则就是光彩人物的不光彩事情尽量不说,不光彩人物的光彩事情尽量不说。

非好即坏是历史的座右铭。

看吧,不窋是在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来,即便不是大人物,起码也应该是一个较大的人物,才能奠定周朝的基业。找不到优点,只能往前找,找来找去找到了后稷。管他呢,大人物认个祖宗也乐意,反正谁也说不清。

等到公刘的时候,周人的祖先才开始兴旺家业。公刘生在戎狄,长在戎狄,在爷爷的希冀下终于重操旧业,在戎狄继续种地。种地是家传的,秘诀很多,就种得很好,慢慢带动了很多穷苦老百姓向他学习种地,人们的生活慢慢赋予起来,都很感激他,拥有了一定的名声。

有专业的人不怕,总有出头之日。

更准确地说,有钱人受人尊敬。

钱多啦,人们愿意大树底下好乘凉,慢慢依附公刘过日子。周人祖先的日子有了起色,号称周人大兴。

什么时候没有经济的积累,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兴旺的。兴旺的家族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大家都在进步。幸运的是,周人也掌握了一门技术,种地是一个行家里手,掌握了大家的胃,就掌握了许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