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很厉害,也很要面子,周亲近秦,就是看不起我,就想揍他。
这时候,出来一个人,名叫苏代。很看不过去,又很忠心,自愿替周游说楚王,讲了一堆大道理,居然把楚王说服了。
我们看看当时的说辞。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单刀直入,毫不拖泥带水,又不直接反驳,疑问一出,兴趣顿来。先引起楚王的注意。
说周亲近秦而不亲近楚的人,都是在为秦作打算。一旦周也认同"周秦"这种说法,自信全无,心理上认同秦,早晚会归于秦。这是一场心理战,也是赢得周的最好的办法。剖析深刻,一针见血,点中要害,不得不服。
现在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不管周怎么做,我一如既往的对你好,自然让周亲近自己。好办法,纯阳谋,既然不能武力灭周,你只能这样办。
高,实在是高!
瘳瘳数语,一语中的。
一个疑问点题,一句分析因果,一句给出对策。
国家混乱,道义尚存。春秋战国时期虽说礼崩乐坏,是指的一些礼仪上不再讲究,更加注重谋略和利益,但没有坏到一塌糊涂,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
诸侯之间纷扰不断,但打仗还不能乘人之危,要凭自己的本领树立老大的威望,有点类似擂台赛,谁赢谁说了算。也不会随便杀人。
从这个时候,纵横家开始出现了。这些人靠嘴皮子在各大势力之间搞平衡,不管去哪个国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奇怪的是各国君都听他们忽悠,是因为他们的话往往切中要害,战略意识很高,却没有忠于自己国家的思想,愿意利用战术在利害之间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