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屐痕点点(炼石)_正文 万方多难我重来(4)(1 / 1)_屐痕点点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正文 万方多难我重来(4)(1 / 1)

屐痕点点 炼石 0 字 2021-05-17

万方多难我重来4

上面这张照片刊登在1914年德国斯特拉斯新报周末艺术版增刊看世界wetschau上的三游洞,是李明义老师为符号老师2019年在宜昌市图书馆讲坛纵横三游洞文化而提供的资料之一。于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了百年前三游洞的真实全貌,尤其是那座牌坊似的山门,比现在的石砌大门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上面这张代昊提供的照片选自1926年ri本出版的亚东印画辑,内容主要是三游洞口及其两侧的明清古建筑。照片清晰显示:三游洞口左侧是佛道庙观的山门,为明清时期廊道厅堂阁楼式建筑,面阔一间,进深二间,二层楼房,屋面为覆以青se小瓦的歇山九脊四坡水大屋dg。洞口右侧有两间普通民房,一间为二层楼房,一间为单层平房,屋面为青se小瓦单坡水屋dg这应该是经营食宿和售卖香烛等祭品的商铺和栈房。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介绍文章,说三游洞原本zui初是属于道教的洞天福地,清朝之后,佛教借着朝廷打压道教之时趁虚而入,使得佛道两教并存。其实也正常,守着这方宝地,又是旅游景点,香火钱自然少不了,当然要利益均分。照片上应该是佛道二教进行佛事道会活动的佛堂道场和寺僧道人的居所。

可惜好景不长,ri军在占领武汉以后,湖北省政府就迁来宜昌。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就把三游洞里的道士和僧人统统赶走,三游洞和那几栋建筑就成了省政府的办公之地。1939年4月,民国湖北省政府代主席严立三和建设厅长石瑛、民政厅长张难先在三游洞开会,并题有石刻:34中华民国廿八年,寇机屡袭宜昌,居民死伤数千人,爰率本府同仁驻此办公,书以志痛。34只是冯玉祥的34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34的壁刻千万别当真,这个一身倒戈九次的34倒戈将军34将34有奶便是娘34和34识时务者为俊杰34演绎得淋漓尽致。导致他的西北军成为抗战期间投敌zui多的国军。

摩刻与碑文中有为数不少的是类似迎来送往、文学欣赏水平不高的诗词歌赋,如书法大师huang庭坚的34huang大临、弟庭坚同辛纮、子大方,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来游。公弟34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摩刻就想起了一桩轶事。在陈建候之女用小篆书写的巨幅壁刻左侧,有一幅写的行云流水的草书:34依旧青山枕碧流,千年古洞人重游。此邦民心关心切,记别彝陵十二秋。34那个写着来自北平、其实是江苏泰州人,字爕浦的宜昌知府丁柔克公元1840年在跋中写道:34光绪丙申公元1896年曾守斯土,今于丁未公元1907年又落此邦聊题一诗以记34。

有资料记载,丁柔克有个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进士、当过云南蒙自等县知县的爹,还有一个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进士,官至云南巡抚的岳父,所以,不管丁柔克少时颠沛流离,科举坎坷艰难,捐个官当当还是没多大问题的。就事论事,丁大人的那首诗写得一般,可摩刻在三游洞占据的位置、字体的大小都十分醒目,谁教人家是有权有势的地方官呢但也就在同一年光绪三十三年,清实录记载:34候补知府丁柔克年力衰迈。声名平常。著勒令休致34。

据说丁柔克很有才的,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无不涉猎。被他丈人赞为34无书不读3434壮志有奇气。34单说他所著的柳弧里提及的刘墉刘罗锅的34坐、请坐、请上座34和34茶、敬茶、敬香茶34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的。其实有些事谁也说不明白,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