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多难我重来6
三游洞外有一大幅摩刻:34庚戍季,时严亲知重庆府事,权嘉定,邀假之省部令,兼查省鹾政,道经斯洞,游览骋怀。乙卯年,奉差检阅水警,时大雪至此,三宿焉。今戊午以糖税差此,冬月又随王树功师长、孙保滋道伊同仁来游。先后三登,恰与洞名数印,串成联语,勒诸悬崖,以正异ri云。民国七年冬禾川段世德34。
此壁刻是三游洞所存民国时期zui早的一方石刻。题刻者段世德,生平不详,从以上这段跋中可以读出其父为重庆知府,并代行嘉定知府之职。他数次来宜,均系官差;游三游洞时,还有北洋陆军第十八师师长王树功、道尹孙保滋等地方官作陪,也是风得意之时。段世德的题刻很有深意:34一洞凌虚佛自在,万方多难我重来。34上联说的是三游洞有佛家34太虚34之境界,到此一游,自然可以放松心情、逍遥自在;下联说的是正值山河破碎、军阀混战之时,重游此地,自是感慨万千。
翻了一下历史,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9月,身在广州的孙中山向全国发出通电,否认冯国璋为总统、段祺瑞为总理的北京政府,宣布段祺瑞为34民国叛逆34,声称维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号召讨伐,史称34护法运动34。其实,护法运动就是北洋军为首的北方系部队与南方以桂系、滇系为首的34护国军3434靖国军34之间的地盘之争,北洋军想借此机会实现34南北统一34,桂系和滇系想拉大旗作虎皮,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说的更简单点:当时的北洋军可以算作是后来的正规野战军,而南方军队都可以算作是地方武装,所以当湖北、湖南与四川告急,向北京政府求援时,正中下怀的北洋军开始南下,将这两个地方轻而易举的纳入自己的囊中。而孙中山成立的军政府从一开始就把支持他的军人没放在眼里,所以战场上遭到败绩的南方军人立刻改组了军政府,至于孙中山,34则宜游历各国,办理外交34。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除了宣布辞去大元帅的职务还能怎么办
先是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12月,荆州石星川的湖北靖国军第一军在宜昌城外白马山伍家岗、磨盘山磨盘溪边与守军激战;被推为34湖北靖国联军总司令34的黎天才率部攻入宜昌,可惜立足未稳就被赶了出来。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1月,黎天才再次发起对宜昌的进攻,第二次占领宜昌。可惜在北洋军的反攻下不得不再次撤出宜昌,一直撤到秭归,趁机在平善坝布兵设卡,征收入境川盐税款,以补充军饷。自此,靖国军再未能向宜昌前进半步。
关于孙中山的那段似乎和很多人熟知的历史不大相符,其实真正的历史并没有教科书上那么高大上的。关于护法运动中位于川鄂咽喉的宜昌处于两军激烈争夺之中,得而复失也罢,失而复得也好,遭受重创的除了地方经济就是当地民众。所以段世德才会说34万方多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