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典提出的计策为十四字,“按兵不动谋准备,禀明天子求圣旨!”
之前他给大家分析了情况不明担心是曹操的诡计,所以干脆就拖字诀来应对,你不是部署疑兵之计吗?那我就使劲拖,反正主动权在我们这里,我们只要不叛乱谅你也没有借口来打我们。
如果不是曹操的诡计,那么时间久了之后必然徐州之战会互有胜负,到时候曹操的主力在哪里粮草补给线在那里都会明了,掌握这些信息后在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方案,那胜率不是要大很多。
计策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赶紧将曹操诛杀名士边让的事情通过正规渠道上报至长安,甭管长安是李傕主政还是董卓主政,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地方绅士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全家被抄都是一件必须重视的大事。如果中央政府视而不见,那么权威就会下降;可是一旦过问必然就要依靠地方实力派,也就是距离最近的河内太守张杨。
这样张杨的举动就会为兖州豪杰的邀请变成了朝廷授权的出兵讨贼,这样无论是事后分赃还是应对其他情况己方的正义性都会高上很多,哪怕是失败被清算,也可以拿出圣旨作为最大的虎皮为自己遮挡,只要到时候己方不是败的太惨,维持现有局面和势力分界线是没有问题的。
听完蔡典的论述后,张杨哈哈大笑连声称赞,董昭也觉得自愧不如,但仍戏言说说这些计策是不是都是你的媳妇蔡琰所出?蔡典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也说这些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和媳妇再闺房中研究天下之变并谋划策略。
结果这席话传出去后变成了蔡典在张杨府中所出十四字计策权威文姬之锦囊妙计,后面还有人绘声绘色的讲解起当日蔡典是如何在府中从怀中掏出一个细锦香囊,从中将媳妇写好的计策拿出后读给大家听得,甚至还有说法是蔡典当时还有好几个字不认识而当庭请教的董昭,甚至还说他连庄公之事的典故也不知道,也是在堂上向董昭等人询问后才知道自己媳妇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些后话并没有对蔡典造成什么影响,毕竟更多的人喜欢将事情讲述的奇妙一些来印证什么,这种具备传奇色彩的故事更容易让大家记得并传诵,就像大多数人宁愿相信诸葛亮真的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而不是殚精极虑的在地图上谋划了各种可能计算了各种钱粮军兵的比例才推算出计策一般。
从张杨府中回来,张超就准备在董昭的带领下前往长安向圣天子状告边让之事及兖州士族的悲惨境地。杨丑虽然依然对吕布蔡典这支一直保持独立性较强的客军没有好印象,但也领命开始训练士卒,准备到时候按太守的命令一起行兵出战。
蔡典回到府中后将白天的事情和自己媳妇说了一下,文姬也支持蔡典的十四字计策,并指出可以进一步利用天子之命来策划这件事情,比如说是否可以向天子要一个在这件事情上节制关东诸侯的授权,哪怕这个授权纯属一纸空文,也可以拿着去给各路诸侯添堵,到时候给他们也留一个不尊天子号令的名声。
蔡典听到这一点后立即让写注释守卫自己府邸的董昭之兵卒准备车马,连夜将媳妇的这条建议上门去告诉了董昭和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