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先是派上郭模假装投降魏国。深入魏国之后。向申仪泄露了丞相诸葛亮与孟达的事情。
申仪得到消息后,立马上表弹劾孟达与蜀国私通的事情。
而刚刚上台的曹睿看完奏折后,不太相信此事。
于是,曹睿就暂时搁浅了此事。
228年,孟达听说自己的事情被泄露之后。
孟达仔细思考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最后决定举兵反叛。
这时驻守在宛城的司马懿得知孟达反叛的消息后,司马懿担心孟达会立刻采取行动。
于是,司马懿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是安抚孟达的内容。这使孟达稍有迟疑。
司马懿则是背后说孟达言而无信。司马懿暗中集结部队,讨伐孟达。
因为孟达驻守的新城离司马懿驻守的宛城相距很远。所以司马懿决定立刻加速行军。
而孟达这边完全不知情,他还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离洛阳八百里,而距我这里有一千二百里。驻守宛城的司马懿获悉我举兵之事后,必先写奏表上报洛阳天子,等到皇帝批复回来时,就算过来,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到了那时,我的部署已经很坚固了。”
而事实给孟达开了一个玩笑。
司马懿自从给军中士兵们提出加速行军后,司马懿全军如开了挂似的,全力神速行军。只用了八天就赶到新城附近了。
也就是说司马懿命令全军八天内,就行军了一千二百里。
这在古代行军打仗中,也算是行军速度上的奇迹。
司马懿大军八天赶到时,这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
孟达得知司马懿赶到时,刚开始不相信。上城楼一看。果然如此。
于是,孟达又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我一举兵,八天就有兵马来到城下,那么神速。”
后来,司马懿下令大军包围上庸城(新城)。
司马懿大军整整包围了上庸城十六天。
后来,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他们背叛了孟达。
司马懿命令全军破城。并斩杀了城中的孟达。
司马懿并将孟达的首级送到了都城。
至此,孟达倒戈之事也结束了。
孟达在三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小人物。
孟达的将心不明,对待君主反复无常。
孟达最后被被司马懿斩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