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和前厅隔得不算太远,没走多久就到了地方。</p>
进了院子,萧善最先瞧见的是靠近影壁左右两侧各一座的——六边儿幢顶,四面儿方竿石雕灯笼。</p>
整个灯笼五尺来高两尺来宽,宝顶攒成松塔的样式,幢顶刻“锦地叠花”如意纹,灯室外面嵌了层细纱,既方便照亮又能防风挡雨,幢身做成莲花样式,竿的四个面上皆雕着威风凛凛的走狮,和最底下的“四海升平”基座相连。</p>
此时正透出朦胧柔和的暖光,萧善心中讶异:原来古代也有落地灯!且比现代通电的更显大气浑厚,古韵绵长。</p>
她原先一直以为古代的灯笼不是提在手里,就是挂在檐下。今儿才发现,还有这么与众不同的!</p>
土鳖竟是我自己!</p>
周嬷嬷察觉萧善脚底下慢了,回头去看,就见她挪啊挪,眼巴巴地盯着院儿里的石灯笼瞧,不由摇头失笑。</p>
叹了口气,幽幽道:“快些走!喜欢的话,等闲了到园子里瞧去,样子多着呢。”</p>
这丫头也太老实。来府上十年了,每日只在厨房那点儿地方转悠,主子不传她就不出来,也从不找借口往老少爷们儿跟前凑。</p>
怪道大夫人对她也颇为欣赏。</p>
“哎!”萧善脆生生地地应了一声,小跑两步,凑到周嬷嬷跟前露出个大大的笑脸,小声问她:“嬷嬷呀,这灯、普通人家让用吗?我想着等和兄长安定下来了,也给自个儿家里弄上。”</p>
萧善是真觉得这石灯笼好看,这一瞧打心眼儿里就喜欢上了。</p>
许是夜里视线昏暗,容易让人忽略她那糟糕的肤色,周嬷嬷只觉眼前这张笑脸格外耀眼,很美,摄人魂魄的美。</p>
“让的,”周嬷嬷回过神看着她,温声答她:“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家中皆可安置。”</p>
“只是寻常百姓人家,谁有闲心和财力造这个!便是蜡烛,他们都不大舍得买的,觉得耗费太快,不经用。”</p>
“贫寒之家多用油灯照明,连油带灯自己就能造,耐用也省钱,只是燃起来难闻了些。”</p>
萧善在心里暗自总结:这石灯笼纯粹是有点家财和地位的人家,才舍得造来装点宅院,显摆门庭。</p>
周嬷嬷解释完又叮嘱她:“你自来没去过,必然对园子里不熟悉,赶明儿去时,记得找个熟人给你带路。”</p>
若是这姑娘自个儿把自个儿涂成这样的,那不得不说是个聪明丫头。若不是,也难得她不往心里去。</p>
聪明,有本事,心宽,知进退。这样的姑娘,到了什么时候都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的。</p>
到了门口,周嬷嬷和云秀先进去禀报,萧善在次间外侯着。</p>
她把玩着手里的绛纱灯,耳边留意听动静,心里暗暗走流程。</p>
先前听完周嬷嬷的转述,知道主子们不过是话赶话的说起她。</p>
所以,萧善猜测是古代大晚上在家没什么娱乐活动,这位表公子就让人把她叫来逗个闷子而已,因此心里并不紧张害怕。</p>
心想自己一会儿进去了,首先要做的是把礼数行到位。既然免不了,那就想开些,大大方方,扎扎实实地下跪磕头,这就安全了一半。</p>
然后上面问什么她答什么,遇到为难的就说自己是个没见识的,不懂,不敢妄言,实在不行就装怯。</p>
里面是一群自恃身份体面的王孙公子,贵妇千金,想来是不会刻意为难自己这个小女使的,无非就是言语上轻贱两句。</p>
来来回回思虑了几遍,就听到门口的小丫鬟喊她名字,“叫你进去呢!”</p>
萧善摸了摸脸蛋,深吸一口气瞬间好似刘姥姥附体,伛偻着背,一缩脖子,低下头掀开了门帘。</p>
她毕恭毕敬地走到离主位老远的地方,规规矩矩地下跪磕头,动作一气呵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