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高级中枢的综合分析等复杂过程才产生视觉。根据物体的色彩和明暗,每个视细胞发出不同的光电信号,人们看到的任何景物都是由这一亿多个视细胞的光电信号组成的图像。”
啊!听到这,段野马上警觉起来,因为前些年他得过眼疾,医生说是黄斑病变。他很想看看那个黄斑部位是什么形状?
但是,于三水讲得快,一带而过。段野瞪大眼睛时,那个黄斑模型被组装到眼睛上,已经成为眼球的一部分了。
“下面我再说说,眼球的内容物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于三水像是赶进度,一刻不停的说着:“眼球内容物从前到后为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透明、无血管,有一定的屈光指数,它们和角膜共同组成眼球的屈光间质,能够保证光线的透过和屈折。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充满了眼球腔,有维持眼压、支撑眼球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房水充满于前方,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那么,晶状体呢?它是一个双面凸的、富有弹性的凸透镜。晶状体的凸度是可变的:看远方物体时,晶状体呈扁平状,这时折光力弱些,远方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加大,折光力大大加强,所以近处的细小物体都可看清。医学上把这种自动改变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成焦的作用称为调节作用。
“这种功能是由大脑的调节中枢控制着睫状肌来完成的,睫状肌收缩引起晶状体悬韧带的松弛,晶状体因自身弹性而变凸。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完全是自动的,在一瞬间就可完成极准确的镜头对光,这是任何高级照相机的镜头所不能比拟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40多岁后,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逐渐减弱,自动对光的能力开始减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花眼’。年纪大的人在看近物或看书时要戴老花镜就是这个道理。”
“玻璃体是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了晶状体后的眼球腔内。”于三水说到这里,长长的喘了一口气,似乎是结束语了。但是,接着,他却讲起了最近的一起眼药水公案。
“各位叔叔阿姨:电视上有个广告大家知道吧?就是郎平做的那个沙普爱思眼药水。是不是挺讨厌的啊?”
“是的。那个眼药水,根本不好使!”马上就有人响应了。
“不光是不好使的问题,还有眼科界内人士的质疑问难。有的眼科外科医生就问:如果眼药水能防治白内障的话,还要我们眼科医生干什么?还要手术室干什么?
“而我的质疑是:从眼球壁到眼底,有多少屏障啊!这睩屏障每一道都是坚不可摧的,就凭你那沙普爱思眼药水的穿透力,根本就不可能到达眼底。”
说到这里,于三水激动了,扩大了声音提醒众人说:“各位叔叔阿姨,你们千万记住,以中国现在的技术水平,凡是眼药水,都是不可能穿透眼球壁屏障的。所以,凡是眼药水,几乎都是无效的。”
啊?听到这里,人们的眼睛瞪大了!
“你这么说,也太武断了吧!药店里那么多眼药水,难道说都是假药么?”
“还有,正规的医院里使用的眼药水,都是不合格品吗?”
人们纷纷质疑起来。
“当然,我说眼药水难以进入到眼底,并不否认一些眼药水对眼睛的外部疾病有缓解作用。但是,它们的作用不能无限扩大。”
于三水解释了一下,接下来的话就好像是打自己的嘴巴了。“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如果把高科技运用于眼病治疗的话,穿透眼球壁屏障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说着,于三水就从自己的药箱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包装盒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又说:
“这是我与一位从岛国归来的委培生同学发明的一种新型眼药水,精致纳米眼药水。通过纳米技术的采用,它就可以进入到眼底,达到抑制细菌的作用。”
“啊,纳米技术可是尖端技术啊!”一说到纳米,段野就想起李双用纳米化的一瓶矿泉水为老伴儿洗澡的情景,不由地感叹的说了出来。
“这位老人家说的对。”于三水对段野的插话非常的高兴:“大家知道,纳米是非常小的计量单位。1纳米就是0000001毫米。
“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纳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与纳米相关的很多新兴学科。有纳米医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我们这一种新型眼药水就是运用了纳米技术,能够让药水穿过眼球壁的重重屏障,进入到眼底发挥治疗作用。
“当然,我也不会夸大它的治疗作用。这眼药水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清洁眼底,减轻眼疲劳。为了表示我对各位老人家前来听课的感谢,我会把它当作见面礼,送给各位叔叔阿姨一瓶。大家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