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熟悉岛国国的养老理念,她还知道中国的老年化社会即将来临,她现在的志向是如何用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养老理念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饭后王总监送苗雅君临时租住的房屋回宿舍,经过万柳塘公园的南运河花树丛。
繁花满枝,停止说话的苗雅君,扬起弧度完美的下颌,神情忧伤目光迷蒙地看着花枝掩映的路灯,人面花影,如此迷人,但王总监那一刻就非常确定,苗雅君和他不会有什么“伟大爱情故事”了。
于是,王总监把苗雅君介绍给了司董事长,后来他见证了司董事长在民政厅长面前突然间火速提拔苗雅君担任副总的伟大时刻,
他知道,现在的自己依然保有着对彼此的浓厚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早已变质了。
他知道自己是一个俗人,他需要的女人应该是英子那样善解人意的女人,而不是苗雅君这样气质非凡的社会精英。
但是,英子那样的女人,与他高干子女的贵族气派相比,怎么也不配。
何况,他听说,英子的历史情况很复杂,绝不像她说的那样的清白。
英子那年十三岁,上初中二年级,父亲死了,然后,母亲与一个父亲的同事结了婚。可怜的英子,早早儿就体会到了“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的悲惨境遇。
其实,母亲与那个男人说好的,出嫁时带着英子过去。英子也随着母亲一起到了继父家,管他叫了几天“爸爸”。
但是,有一天,不知道怎么了?继父与她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她明显的感觉到:继父看她时,眼睛里不是父亲看女儿的眼光,而是男人看女人的眼光。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迅速地抽身出来。跑到母亲的怀里,说出了一个女孩子的恐惧心理。
几天后,她与继父吵了一架,随后不顾母亲的劝告,果断的离开继父家,去投奔县城的大伯了。
她拿着通信地址找到了大伯的家。大伯家的情况已经与她想像的大不一样了。
过去的大伯年轻有为,是县城机关干部。每次大伯到她家,都给她买来很多的玩具和好吃的。还有农村的新鲜蔬菜、水果。
她把这些东西拿到学校里,同学们很是羡慕她有这样一个好大伯。可是,过去的那个大伯不见了。现在的大伯年老体弱,早就退休赋闲在家了。
不来不知道,来了一看吓一跳。她发现大伯已经成为遭人唾弃边缘的人了。大伯的形象又脏又老。他认出了英子,喊叫她一声“丫头”,并让儿子马上去割肉欢迎侄女的到来。
堂哥对她倒是热情,只是她那个堂嫂一出现,英子前来投奔的热情骤然冷了。堂嫂对她冷言冷语,还对她母亲改嫁的事情说三道四。
让英子怎么听怎么别扭。堂嫂的意思是,当妈的为了改嫁,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养活了,这是丢人的事情。现在,当大伯的已经是老年人了,没有责任和能力抚养哥哥的孩子了。
吃过饭,堂哥对她说:“英子妹妹,今天晚上你就跟着嫂子睡觉吧,我在堂屋子里搭个铺就行。”
英子不想和嫂子睡觉,就说:“这哪里行?还是我睡在堂屋吧?”
大伯听到儿子和侄女的对话,就说:“英子来咱们家也不是住一天两天,干脆,把厨房旁边的小屋子里收拾出来,让英子住。”
于是,英子就睡在厨房旁边的小屋子里,晚上躺下,裹在又潮又黏的被窝里,英子暗暗地骂:堂嫂是当家人,家里的事大伯说话不算数了!堂哥竟然会怕老婆,真是王八蛋一个!
晚上骂归骂,白天还得听嫂子唠叨:什么粮价菜价涨了,堂哥那点儿工资不够用了;什么邻居家来了串门的亲戚吃饭交伙食费了;什么县城的生活不如城市那么富裕,添个人口吃饭不得了哇!总之,就是不满意英子的到来。
住了几天,虽然英子没有和嫂子吵架,但是彼此之间的气氛十分的紧张。到了七天头上,英子就提出来要离开。
“离开这里,你还想到哪儿去呢?”大伯担心的问她。
“要不,到农村我舅舅家去。”英子忽然想起农村的舅舅来。
“也好!俗话说,爹亲叔大,娘亲舅大。你爸爸死了,你娘还活着。就是看你娘的面子,舅舅也得收留你。”大伯看来好象是没有办法了,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接着,又说:“你那舅舅,和我关系很密切的。过去他来买化肥、农药,没少求我。就连他租赁承包土地的贷款也是我帮助办的。
“你去吧,我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好好的照顾你!哎呀,大伯不行了啊!如果不是年老体弱,我怎么办放你走?原谅大伯无能吧!”
“大伯,你别说了。都是我,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将来我会来孝敬你的”听了大伯的话,英子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舅舅家在北辽县响水河子村。一个本县比较富裕的乡村。
舅舅五十来岁,当家作主,舅母对英子的到来十分的欢迎。舅舅有儿子、女儿。儿子满满去当兵了。女儿潇潇比英子小一岁。
舅舅是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种田大户,家底子殷实。有粮有菜吃,还是红砖瓦房住着,多一个英子不怕吃不怕喝,也没有了堂嫂的闲言碎语。
英子觉得在这里心情舒畅,比在大伯家里强上百倍。
英子就住在表哥满满的房里,睡在满满的床尚。英子扶抹着新浆洗过的被褥,心里十分的舒坦。
英子知道农村的生活习惯,早晨起来穿好衣服就要去挑水,舅舅说:“现在的农村院子里都有压水井。不用挑水了。就算是挑水,有潇潇,哪儿能让你去挑?”
英子看看院子一侧,果然有个压水井。就走过去压动杠杆,清冽的井水出来了。她又把井水灌井水水桶,随后倒进水缸。
舅舅说:“你才十三岁,小小的年纪,别累着。”英子就说:“舅舅您别小瞧我,我干活儿没事,就是挑水也挑得起。”
英子说一口普通话,像广播里的声音一样,她长得很白,圆脸,小辫,完全是从天外来的大城市的洋学生派头。
早晨吃舅妈烧的饭,发现很对胃口,韭菜炒蛋,酱拌蒸辣椒,油也重。舅妈说:“英子呀,好吃你就多吃点。”
英子已经吃了两大碗,不好意思添第三碗,但她又余兴未尽,还是到厨房,铲了两锅铲锅巴。她把锅巴咬得嘣嘣响,锅巴很脆,用铁锅做的饭结出来的锅巴又黄又脆,比世间什么东西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