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十二天的柏林电影节,除了在《有时跳舞》展映时元翘翘这个主演要亮相,还有一些必要的集体活动之外,自由活动的时间非常多。
在去美国之前,她的闲暇时间大都用来看电影了。
当日,在威尼斯,导演张园因为她一直四处闲逛,没去看电影而说她“你真不是个电影人”,今时今日,元翘翘觉得她有往“电影人”方向靠拢的迹象了。
喜剧是公认最不好拍,最不好演的电影,因为仅仅主创觉得好笑不行,还要让观众觉得好笑才行,还有,不能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这方面的表演是她的短板,因此,元翘翘一直在挑喜剧看。
从电影《ManontheMoon》放映厅中走出来,她依旧沉浸在电影里演员的表演中。
她低着头,因为想得入神,脚步越来越慢,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方向,直到撞到了人才反应了过来,下意识的一句中文“对不起”脱口而出,随即想起这不是在自家地盘,忙改成英文,抬头,看到那副苦大仇深,沟壑纵横的老农民脸,愣住了。
“张导?”她没想到竟这么巧,撞到了他。
张亿听到熟悉的中文,知道是同胞,忙用中文说:“没事,没事。”
等元翘翘抬起头,他看着眼前这张脸,愣了一下神,随即儿反应过来,“你,你……是那个,那个……元翘翘。你怎么也在柏林?”
不等她回答,他自问自答:“你应该是,是……跟着关导的剧组来的吧?”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华语影片就那么几部,他稍微一想,就想到了她是哪个剧组里的人。
元翘翘没想到他不仅认识她,并且还能叫出她的名字,又是意外,又是吃惊。
别看她小时曾拍过他的电影,但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再加上她现在长开了,脸上的骨骼也跟着成长发育,又因为练习韵体操的缘故,骨相有轻微调整,这点骨相的改变虽没达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大变,但整体线条比原来更流畅,有点类似佟瑶和章紫怡骨相的差别,因此,她和拍电影《活着》时容貌变化挺大的,她觉得就算他还记得她,也未必认得出长大的她来。
至于去年在威尼斯,虽然两个剧组都来自内地,但张园是后辈,又隶属京圈,哪怕《过年回家》拿的是西影厂的龙标,可那是官面上的事,和下边的圈子是两码事,因此,西影厂体制上那几位往张导那跑得挺勤,但张园和张导只是官方上的客套往来。
原本元翘翘就不擅长交际,又有像她这样的小演员根本不入张导这样大导的眼的想法,再加上在《过年回家》展映之前,她的心态还没摆正,进圈之后,说是混圈真有混的意思,又知道张导和京圈之间有隔阂,因此,她一次都没往他跟前凑,也没和他打过照面,所以她觉得张导可能都不知道《过年回家》剧组来威尼斯的人中有她。
所以这会儿发现,张导不仅认识她,而且还知道她的名字,对元翘翘来说,绝对是意外的惊喜。
“没想到张导你竟然知道我。”元翘翘有点受宠若惊的说,“是。我是跟着关导的电影《有时跳舞》剧组来的。”
作为一名导演和摄影师,国师会记住她的名字,最主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她对成年陶兰的表演和她的好骨相。
元翘翘并没意识到她主演的《过年回家》这部电影对她的职业生涯影响有多大,不仅仅是因为她没有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业内被认可的奖项,还因为在她心里,她演这个角色大都是本色表演,因此谈不上什么演技。
但在业内人眼中,情况则不一样。
要知道,一个几乎没经过什么生活磨难,顺风顺水长大的十几岁小姑娘,再怎么早熟和有天赋,能成功出演三十多岁,坐了十几年牢,还要去面对被自己杀死亲生女儿的继父这种复杂情感的中年妇女也寥寥无几,因此,不管她长得多漂亮,在他们眼中,都和花瓶联系不到一起。
至于没拿奖,这背后的原因则很复杂了,毕竟很多奖项的评比并不完全看演技,所以在她这里出现遗珠之憾,很正常。
不过尽管她没拿奖,但她的表演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